李光斗論道內蒙古區域品牌升位:化資源優勢為與品牌優勢
如何化資源優勢為品牌優勢,振興企業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日前在呼和浩特舉行的2021中國品牌節第十五屆年會上,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和眾多企業家、智庫專家一起為“敕勒川味道”和“天賦河套”等內蒙古優秀區域品牌建言獻策。李光斗指出,要以綠色天然、生態有機為核心價值,賦能內蒙古區域品牌。
李光斗指出,在經濟轉型之際,各行各業都面臨大考。內蒙古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雙循環大格局下,新產品、新品牌要脫穎而出,必須轉變模式,抓住年輕新一代消費者,抓住新財富機會。
在李光斗看來,內蒙古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化資源優勢為品牌優勢是巨大的契機。內蒙古自然資源豐富,礦產、畜牧業、農副產品以及旅游資源等舉世聞名,綠水青山大草原是內蒙古金山銀山的新寶藏。內蒙古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后發優勢,應將自有資源進一步放大推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塑造內蒙古的品牌來源地與族群品牌競爭力。而如何利用這些優勢,推動內蒙古的品牌經濟,是內蒙古企業家面臨的重大課題。當內蒙古的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品牌提升就變得非常重要,企業在經營中不應只將注意力放在產品經營上,同時要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吸引力。讓內蒙古成為中國優質本土品牌的發源地。
在后疫情時代,企業家要求更加重視反周期與逆增長的戰略能力打造。社會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生產方式、營銷方式、傳播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方式的巨大變化會加快互聯網下半場的商業革命:傳統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都會發生變革——傳統的管理模式是集約化和科層化;新的管理模式是分散化和扁平化。企業要實現大數據賦能,提高線上生存能力;不僅要在自己熟知的領域打造核心產品,還要根據市場變化提高柔性生產能力。
李光斗建言,內蒙古經濟的品牌經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個地區競爭力的整體提升,需要企業品牌集體提升,形成地區“品牌族群”。呼和浩特打造“敕勒川”文化旅游品牌,巴彥淖爾打造“天賦河套”公共區域品牌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從資源優勢向品牌優勢轉變,形成孵化上市公司和開拓新產業鏈的平臺和機制;從新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到避暑產業化發展和“北京后花園”文旅概念出發,在傳播上多管齊下。內蒙古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可以形成特色化、高標準、高質量、現代化、國際化的優勢品牌族群。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