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生態茶” 書寫致富“大文章”
開欄的話: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我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籌全局,立足“四新”主攻“四化”,緊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要求,發揮特色優勢強農業,大力實施產業強市工程,推動特色產業取得明顯成效,林下經濟迸發勃勃生機,為以產業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生動實踐。本報即日起開設“特色產業活·金秋銅仁美”欄目,宣傳銅仁特色產業和林下經濟發展成果,展現發展成效,推廣銅仁經驗。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片小茶葉,也能書寫致富“大文章”。
2014年,銅仁市被授予“中華生態文明茶鄉”“中華生態文明茶園”稱號;2018年,銅仁市被授予“中國高品質抹茶基地”稱號;2020年,“梵凈山茶”品牌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排名全國第29位,品牌價值達26.2億元……
近年來,銅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農業供給側改革機遇,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把發展生態茶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農業主導產業來抓,綠了山川、興了經濟、富了百姓,銅仁茶產業成為了綠色經濟的支柱產業。
好山好水出好茶
金秋九月,茶園飄香,正是秋茶采摘的好時節。在省級自然保護區、“貴州最美茶鄉”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一眼望不到盡頭,茶農們正忙碌著采摘茶葉。
洋溪鎮是印江重點產茶區。在2005年和2008年,洋溪鎮依托地理條件優勢,大興茶葉產業發展,茶園面積以每年上千畝的速度擴展。洋溪茶葉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凈合”牌梵凈山翠峰茶更是多次獲得黔茶杯“特等獎”,生態茶產業發展迅速。
好山好水出好茶。銅仁地處武陵山腹地,氣候溫和、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香飄天下的“梵凈山茶”系列產品,梵凈抹茶、石阡苔茶等一大批茶產品享譽世界。
自2007年以來,借助貴州加快推進生態茶業的東風,銅仁市因地制宜憑借青山綠水,把生態茶業作為主要綠色支柱產業加以培植,每年以近20萬畝發展速度遞增,打造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積極探索茶旅融合模式,結合大扶貧、大旅游和大生態,按照“茶區景區化,茶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在思南張家寨、石阡涼山等地,把生態茶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起來,實現了三者同頻共振同步發展,引領銅仁生態茶產業擔當富民強市、綠色崛起的使命。
2020年,銅仁建成生態茶葉基地189萬畝,實現茶葉總產量12.11萬噸,產值119.71 億元,“梵凈山茶”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排全國第29位,品牌價值26.4億元,品牌建設和經濟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梵凈山茶”出大山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對日趨激烈的茶葉市場競爭,既要有好茶,也要會吆喝。
銅仁茶葉生產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但囿于深山阻隔、產量有限等原因,過去,銅仁的茶葉并不被大眾熟悉。如何才能讓銅仁茶葉脫穎而出,在激烈的茶葉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呢?
銅仁在夯實茶產業發展基礎的同時,也把品牌建設提到了新高度。著力打造“梵凈山珍·健康養生”品牌,把茶與生態融合,打響了“梵山凈水·泡茶好水”等品牌,積極推進銅仁茶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品質和品牌,努力把銅仁茶打造成為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
加強宣傳推廣,通過“強基地育主體、重加工提質量、融文化塑品牌、擴市場抓銷售、創機制謀成效”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實行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公共品牌、統一質量監管、統一宣傳推介“五統一”發展管理模式,整合全市茶品牌,全面提升茶葉質量,實行統一打造和推廣,多次舉辦茶業博覽會、多次到全國各地開展茶產業推介會等各類茶事活動,多層次、多視角宣傳推廣“梵凈山茶”。
按照市內、市外和出口三個目標市場,我市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濟南等大中型城市建立了梵凈山茶營銷窗口,在北京馬連道建立了梵凈山茶城,在蘇州建立了銅仁梵凈山茶推廣中心,產品還遠銷歐美等10余國家和地區。目前,全市已建成“梵凈山茶”省內外銷售點1626個,進入省內外商超105家,入駐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115家,通過線上直播帶貨、短視頻、網紅分享等多種方式,促進茶葉銷售,“梵凈山茶”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青睞。
以茶為媒,以茶會友,讓“梵凈山茶”真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鄉村振興路上茶飄香
走進江口縣壩盤鎮鐵廣銅江茶葉基地,只見一排排綠油油的茶樹,形成了片片梯田,茶農們正有序采摘茶葉,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茶葉長勢喜人,該茶園一天能采摘3000余公斤茶青,預計產量可達80噸左右,產值能夠達60多萬元左右,秋茶采摘期將持續到十月份。
殺青、揉捻、烘干……在江口縣銅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茶葉生產車間,制茶機器不停運轉,制茶師傅忙個不停。每天茶農們把剛采摘的茶青,第一時間送到車間進行加工,打包裝好,之后銷往湖北、福建等地。
近年來,江口縣把生態茶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進行重點發展,在不斷改良茶葉品種,推動規?;鷳B茶種植,培育茶葉龍頭企業的同時,全縣茶葉深加工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秋茶的需求也逐漸增多。截至目前,江口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6.03萬畝,茶葉加工銷售企業41家,輻射帶動15000多人從事茶產業,人均增收3800余元,小茶葉真正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發展生態茶產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和助農增收的雙贏舉措。2020年,我市茶園總面積達151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達128.6萬畝,全年實現茶葉總產量12.11萬噸,總產值119.7億元;全市生態茶產業涉及117個鄉鎮、1232個村,有效帶動50多萬農村人口增收。
展望未來,筑夢起航。我市將抓基地管理,推動基地提質增效;抓生產加工,推動加工提質增效;抓市場拓展,提高茶葉市場占有率;抓品牌建設,提升茶葉品牌附加值;抓茶旅融合,提升茶產業綜合效益;抓質量安全,構筑茶葉核心競爭力,促進生態茶產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田艷琴)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