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社區電商 大荔冬棗“鮮”到家
正值大荔冬棗產銷旺季,8月18日清晨5點,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戶家村棗農戶東海來到棗園,將掛著露水的冬棗采摘下來,8點前就送上了社區電商的運輸車,當晚他的冬棗會運到青藏高原的客戶那里。“我種的棗能賣到青海、內蒙古、黑龍江、新疆,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能嘗到我們黃土高原的特產了。”戶大叔的臉上掛著幾分自豪。
戶東海今年51歲,種了12年冬棗。十幾年前,他和村民也曾種過蘋果、梨,但賺不到錢。自從改種冬棗,日子便寬綽了不少。現在,戶東海經營著10畝棗園,年收入30萬元。靠種冬棗的錢供兒子念了大學。
20世紀90年代,冬棗稀少且昂貴。當時,紅棗不到1塊錢一斤,而冬棗賣到50塊錢一斤,相當于普通人幾天工資。
為破解冬棗稀少、供應期短的問題,大荔縣與多家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在設施冬棗棚體提升、綠色防控、光溫調控、土壤健康等環節賦予科技元素。2013年,農林科技專家突破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瓶頸,形成日光溫室、鋼架棉被棚、雙膜冷棚和普通冷棚等栽培模式,讓冬棗的成熟供應期從10月提早到5月,其最高價格是正常成熟冬棗的30多倍。
目前,大荔冬棗產值突破60億元。小小冬棗,促成富民增收大產業,冬棗樹成為農民致富“搖錢樹”。大荔冬棗對外出口荷蘭、迪拜,對內搭乘社區電商運輸車深入縣域,走上國內2000個區縣居民餐桌,傳遞幸福生活甜蜜滋味。
除了反季上市,大荔冬棗還是“喝羊奶長大的棗”。由于甜度過高,下雨后容易開裂成了種植冬棗的一個難題,于是大荔的棗農們就想出了用羊奶噴灌冬棗的辦法,相當于給冬棗做了“羊奶面膜”,既可以有效防止開裂,而且口感也更加香甜。
大荔冬棗雖然脆口好吃,但皮薄易碎,不耐運輸,當地人形容“掉地上摔八瓣”。從前,冬棗從采摘到入庫儲藏,需要五到六次“倒筐換容器”,每一次都會因碰撞而加速腐爛破敗。在大荔縣商務局指導下,當地棗農與一些大型電商平臺合作,通過源頭采貨直接到銷地,降低損耗的同時保證鮮度。
2021年5月,大荔冬棗登陸美團優選售賣。7月,大荔冬棗在該平臺的訂單量環比增長超300%,在“地理標志農產品”類別中,大荔冬棗總銷量排第2位,熱度直追柳州螺螄粉。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