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合賦能農業高地崛起
聊城是農業大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條件,但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短板的任務也十分艱巨。
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奮力譜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聊城篇章?聊城緊緊圍繞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按照“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智能化作業、產業鏈延伸、精品產品研發等手段,助推農業產業新高地崛起。
現代農業插上“智慧翅膀”
飼料投喂、糞便清理、溫度控制……在東昌府區梁水鎮鎮孟莊現代化養殖園區,這些操作均通過自動化實現,不僅高效,還保證養殖的肉雞時刻處于適宜、衛生的環境中。
孟莊現代化養殖園區的定位是“專業養雞小區”。園區建有110棟高標準禽類養殖廠房,采用現代化環保、智能養殖技術,可實現年出欄肉雞3000萬只,年產無公害種蛋5000萬枚,總產值達5.6億元。
該園區的建立,是我市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一個縮影。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聊城多年來不斷探索自動化、數字技術等科技手段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加工方式,為現代農業插上“智慧翅膀”,有效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生產、加工效率。
位于陽谷經濟開發區食品產業園的維爾康智能化生豬屠宰和深加工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兩段式快速預冷排酸冷分割技術,生產效率比傳統生豬屠宰加工提高20%至30%。東阿縣打造的東阿阿膠原料智能化處理項目,建有國內先進的驢皮全程處理系統,驢皮從進廠到處理全程不落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原料質量。
產業鏈“鏈”接美好圖景
8月27日,冠縣靈芝文化產業園的靈芝孢子油、孢子粉生產線上,工人正在緊鑼密鼓地調試設備。這條生產線預計年產孢子粉300噸、孢子油10余噸。此外,產業園的靈芝護膚品生產車間也正在建設,投產后將進一步完善冠縣靈芝產業鏈條。
從簡單的靈芝種植,到賣靈芝盆景、靈芝長壽面等文創產品,再到賣孢子粉、孢子油等精深加工產品……冠縣靈芝產業的成長史,正是我市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的成果之一。我市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強化科技支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壯大特色產業集群,促進“三農”工作提質增效。
和靈芝相似,桑黃也是在菌包上進行培育。在臨清市,小小的桑黃也拉動了億元產業鏈。
臨清桑黃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利用“黃河故道古桑樹群”資源,探索人工栽培桑黃和古桑林下桑黃立體種植新模式,研發系列產品,培樹特色品牌。如今,該產業園項目正以規模化、標準化方式生產桑黃中成藥、中藥飲片和功能性食品,采用“企業+農戶”的方式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桑黃。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稅收4000萬元,可帶動30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精品化做優特色品牌
5月22日至24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暨第七屆北京國際優質農產品展示交易會舉行。聊城市11家優質農產品企業組團參會,以“聊·勝一籌!”整體形象向現場觀眾、采購商宣傳、展示水產、蔬菜、水果等聊城優質農產品60余類,達成合作意向20余個,意向簽約金額20多億元。
近年來,我市集中打造“聊·勝一籌!”整體區域品牌,產品質量、品牌效應進一步提高,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歡迎。
“聊·勝一籌!”何以勝一籌?背后是我市推動農產品邁向精品化的戰略布局。
色彩艷麗的錦鯉,向來是富貴、吉祥的象征。高唐縣自2001年引進錦鯉進行培育,有著“中國錦鯉第一縣”之稱。單純地養殖銷售,不利于抗擊市場風險、拓展產品利潤空間,目前,高唐縣打造“錦鯉+”發展模式,錦鯉產業已延伸至新品種繁育、發展種養結合循環經濟。該縣通過組織全國各大賽事、電商交易等,形成了以錦鯉養殖為核心,集科研、電商、交易、比賽、文化于一體的產業體系。
并非只有錦鯉這種美觀的農產品才能走精品化路子。一粒平平無奇的大豆,照樣能變成高端產品。山東國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的高端蛋白產業化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提取大豆蛋白、膳食纖維等產品。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3萬噸高端大豆蛋白、1.5萬噸膳食纖維的生產能力,可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