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胡柚不再“以貌取人”
眼下,正是胡柚小青果干片的銷售旺季。今年,常山縣胡柚小青果干片產量達6000噸,按照每公斤26元的收購價計算,小小胡柚青果帶出了億元富民產業。
胡柚是常山縣傳統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全縣胡柚種植面積達10.6萬畝,參與胡柚種植、生產與銷售的農民有近10萬人。近年來,常山縣在胡柚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將胡柚小青果進行加工作為“衢枳殼”中藥材原料進入市場,帶動了胡柚產業升級,也讓柚農多了一條增收路子。
在常山縣鴻春果業專業合作社內,柚農分工協作對新鮮的胡柚小青果進行篩選、切片、烘干、裝袋。“每天都有三四十個外地商戶上門收購胡柚小青果干片,只要有貨就賣得掉,今年的收購價格非常可觀。”合作社負責人李鴻春特意將烘干機房進行了改造升級,5個烘干機房馬力全開,每天可以加工出3000公斤胡柚小青果干片,半個月的凈利潤達15萬元。
今年,李鴻春預計要收購、加工胡柚小青果干片180噸。已有近50戶柚農將自己加工好的胡柚小青果干片送到合作社,帶動了一批鄉親增收。
如今柚農們眼里的“致富果”,原來卻是棄之不用的果子。為了提高胡柚品質,柚農們每年七八月份需要對胡柚樹進行疏果,一些品相不好的小青果會被淘汰。2016年,地方性中藥材“衢枳殼”被列入《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炮制“衢枳殼”的原料就是胡柚小青果,小青果開始變廢為寶,行情連年看漲。
據了解,今年胡柚小青果干片市場收購價比上年提高了近50%,每公斤26元到28元不等。好價格的背后,收購商看中的是常山小青果的好品質。
常山縣采取一系列舉措,對小青果的生長過程持續跟蹤,確定最佳采摘期;對果實果徑、原藥材干燥、貯存條件等環節制定相關標準;建立專門針對“衢枳殼”原料藥生產的100多畝良種選育基地,培育推廣優良品種;成立“衢枳殼”原料藥種植示范基地,逐步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引導農戶標準化生產、管理等。
改革開放以來,常山縣“14任縣委書記齊抓一只果”,將胡柚打造為本地優勢富民產業。如今,從“鮮果獨大”發展到“青果入藥”,“渾身都是寶”的胡柚為當地百姓邁向共同富裕提供新的動力。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