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小,產業大,能致富
一大早,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野鐘鄉發射村村民鄧集文一家就開始忙著采摘自家種植的刺梨果。鄧集文家種有7畝多刺梨,其中有5畝多的刺梨掛果。一天下來,一家人采摘了2000多斤。
在刺梨采摘現場,收購員早早在那里等候,通過分揀、裝筐,裝車、結算,鄧集文拿到6000多元,他喜上眉梢:“今年也是每斤3元收購,太來勁了!”
六盤水賈西刺梨基地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多家相關企業組織力量在水城區范圍內對26個點全覆蓋收購,將收購的刺梨快速運往當地的刺梨加工車間,確保刺梨采摘后到工廠加工不超過24小時。
六盤水被稱為“中國野生刺梨之鄉”。2014年,六盤水將刺梨作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產業之一強力推進實施,全產業鏈打造、全要素鏈結合、全利益鏈聯結,推動“農產品變工業品、工業品變健康消費品”,讓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
截至目前,作為貴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的刺梨,在六盤水的產業種植面積已達117.56萬畝,成為全省、全國刺梨種植面積最大的市。目前全市參與刺梨產業種植的企業有5個、加工企業有6家。
刺梨,這個曾經長在深山無人問津的野果子闖出了大市場,成為廣布黔山的致富果。
走精深加工路線
深藏在貴州大山之中的野生刺梨,是珍貴的天然藥食兩用植物,被譽為“維C之王”。然而,野生刺梨果味甘、酸、澀,不符合大眾的口味,在鮮果市場無法占據一席之地。
刺梨果實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貴州刺梨加工業蓬勃興起,涌現出一批帶動性、引領性較強的重點加工企業,研發生產出刺梨原汁、飲料、發酵酒、果酒、茶、果脯、刺梨干、軟糖、刺梨酥、口服液、含片、精粉等10余種刺梨產品,創新闖出刺梨大市場。
位于水城區的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貴州刺梨為中心,集科研、種植、生產、營銷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在刺梨鮮果采收時期,公司生產車間里12萬噸鮮果壓榨生產線不停運轉,將刺梨鮮果制作成為原漿、清汁和濃縮汁等產品。
“公司自成立以來,便與貴州大學、貴陽學院等院校簽訂產品合作研發協議,持續進行新型產品開發。”公司董事長馬禮平說,刺梨果不宜生吃,且不適合長期儲存,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它是為加工而生。而農業產業的工業化發展,又是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然要求。
馬禮平介紹,目前,公司已取得相關業內自主研發專利14項,其他專利20余項。公司研發打造的刺梨汽泡水、刺梨茶、刺梨餅干等刺梨產品,銷售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170多個城市。
水城區初好刺梨生產線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科技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貴州,專注于刺梨研發加工的生產經營企業已有7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19家。貴州刺梨從野生到工廠化量產,背后離不開這些公司在刺梨深加工技術上的破題解題。
如今,貴州刺梨通過科技賦能,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做強綠色經濟
刺梨如何成為老百姓的“致富果”?貴州走出了一條堅持走加工帶動的道路——將農產品變為工業品、變為健康消費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加強產銷銜接和品牌打造,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把刺梨打造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態環境的健康時尚生態產業。
以水城區為例。目前,全區刺梨產業共涉及25個鄉(鎮、街道)96個村(居)。2020年,全區共收購刺梨鮮果5105噸,涉及農戶3.7萬戶16.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1萬戶4.3萬人。全區龍頭企業均以3元/斤的保底收購價對水城區刺梨種植農戶的鮮果進行收購,有效助力當地群眾增收。
刺梨產業讓老百姓獲得豐收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貴州圍繞六盤水、黔南、安順、畢節4個刺梨產業經濟帶,盤州、龍里、七星關等15個刺梨種植重點縣,全力推動刺梨連片種植區域打造刺梨種植示范化基地,其種植面積、加工產能、產品種類在全國占90%以上,居全國前列,具備較好產業發展基礎。2020年,全省刺梨種植面積達200萬畝,刺梨鮮果產量達10萬噸,鮮果加工成原汁4.05萬噸,實現產值16.2億元。種植果農售果收入達4.05億元,戶均增收突破7000元。
“隨著刺梨產業的發展,對刺梨的研究就越深入,越能感受到這是一個綠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是能帶領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朝陽產業。”六盤水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擦亮刺梨品牌
要讓刺梨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就得有叫得響的產品品牌。近年來,貴州刺梨產業不斷加強品牌體系建設,從產地、品質、品牌和文化等不同的維度和視角,對貴州刺梨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推介——
2019年,以“貴州刺梨·維C之王”作為核心廣告詞,制作了貴州刺梨廣告片,開展了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在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等電視臺的黃金時段進行大量廣告宣傳,還在上海東方有線、上海地鐵、拼多多開機屏等宣傳,網絡宣傳也加大了力度。
刺梨專家團隊研發刺梨精深加工產品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0年6月,“貴州刺梨”公共品牌正式啟動,以及“貴州刺梨”系列標準出爐,貴州刺梨品牌化建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貴州刺梨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全省已有30家企業獲得貴州刺梨公共品牌授權使用權限。
……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協會參與,共同推動刺梨產業蓬勃興起。
2020年,貴州刺梨產業發展論壇暨刺檸吉2億元扶貧消費券上線儀式在廣州舉行。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為貴州刺梨直播帶貨,盛贊其獨特的營養價值。一時間,刺梨抗疲勞、抗氧化、抗衰老等獨特價值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刺檸吉、天刺力等刺梨產品品牌變得家喻戶曉,小小刺梨已然成為“網紅水果”。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認識了這個出自貴州深山的小果子,貴州刺梨正闊步闖入大市場,形成大產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