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元的產業沉甸甸 ——芒果產業的現狀分析和前景展望
田東芒果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重要產業。 周金鵬 攝
閱讀提示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產業振興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環。芒果產業經過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南方水果產區老百姓致富的“金鑰匙”,從農產品升級為日常消費品、將傳統種植業升級為現代化農業產業,芒果產業讓鄉親們走上鄉村振興的光“芒”大道。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第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跨地域、跨季節的水果成為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日常食用品,帶動著中國水果產業蓬勃發展。作為南方水果代表的芒果更是異軍突起,種植面積、產量、產值持續增長,品種、品牌、品質不斷提升,成為鄉村振興的明星產業。
產業發展迅猛
芒果是世界種植面積第二大的熱帶水果,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芒果。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芒果生產國,品種資源豐富,種植區域廣泛。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國芒果產業規模快速擴張,優勢區域基本形成,品種結構逐步調優,產量產值迅速增長。截至2020年,全國芒果種植面積達524.1萬畝,總產量330.6萬噸,產值達205.2億元,是2015年的2.41倍。種植區域擴大到廣西、云南、海南、四川、廣東、貴州及福建等7個省(區)的100多個市縣,僅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芒果種植面積就達到154萬畝,產量80萬噸,成為商品化芒果示范省(區)。
種植、產量、產值的迅猛發展激發了科研攻關體系的內生動力。7月19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開幕的2021年首屆中國芒果產業大會上,農業農村部南亞熱帶作物中心主任李尚蘭指出,“我國芒果科研水平世界領先,跨區域、跨學科、跨部門、覆蓋全產業鏈的芒果科技聯合協作攻關體系已經初步形成,農業農村部芒果種質資源圃保存資源超過400份,并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芒果全基因組測序。”已經選育出金煌、貴妃、紅玉、桂七以及熱品熱農系列等一批優良新品種,構建起了早、中、晚熟優勢區域布局體系,實現了芒果鮮果的周年供應。
在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涌現出了一批具備一定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芒果品牌,百色芒果、三亞芒果、華坪芒果、攀枝花芒果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百色芒果,不僅被評為“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還成為首批35個獲中國—歐盟農產品地理標志互認的農產品之一,是全國唯一入選的熱帶水果。
芒果不僅可以鮮食,其果皮、果仁、果樹葉可入藥,還可用作生產染料、制作工藝品、制造美容護膚品、醫藥產品等日常用品。近年來,全國依托芒果種植優勢區域迅速形成豐富的產業鏈。以廣西為例,建成了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種質資源圃、3個大型的芒果交易市場、6個自治區級芒果科研平臺,形成了包括種苗繁育、種植生產、技術服務、市場流通、產品粗深加工、休閑旅游等各環節的產業鏈條。芒果加工業總產值達28.05億元。
芒果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主產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依托6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和153家中小企業,帶動了近40萬戶、160萬人從事芒果及其相關產業。“十三五”期間,廣西已有25.23萬名農民通過種植銷售芒果告別了貧困。2016年全國產業扶貧現場會在廣西召開,廣西芒果成為全國十大特色產業扶貧范例在全國推廣。2020年,“廣西田東:科技引領綠色驅動·芒果變身黃金”入選國務院扶貧辦全國100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形勢不容樂觀
芒果產業的快速發展,既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個窗口,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個縮影。在轟轟烈烈的產業背后,是中國農業人、芒果產業人的冷靜與思考,正如李尚蘭所說,“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相比、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全國芒果產業仍存在品種結構優化緩慢、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品牌效應整體不強等問題。”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家詹儒林預測,“十四五”末,我國芒果面積有望突破540萬畝。產業增速過快,可能會導致區域性競爭和銷售壓力加劇,特別是在當前疫情常態化防控、天氣災害難以預測的時期,供應鏈渠道的效率能否跟得上芒果產量增長的速度,產量的增長是否能兌現到種植農民的收入增長,成為產業發展面臨的頭道難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廣西芒果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黃國弟認為,“引進品種多、自育品種少也成為制約芒果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我國芒果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主要栽培的品種有臺農1號芒、金煌芒、凱特芒、桂熱芒82號、貴妃芒、桂熱芒10號等,自育品種僅占全面種植面積的15%左右,導致同質性嚴重,差異化不大。
國際貿易一體化帶來的競爭和壓力直接影響著我國芒果的產銷形勢。2020年我國芒果進口量為8.4萬噸,進口額為7628萬美元;而同期芒果出口量4.4萬噸,主要出口越南、俄羅斯、馬里西來等國家,我國香港和澳門也是主要銷售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芒果的競爭形勢不容樂觀。
此外,規范化、科學化種植也面臨諸多難題,部分地區為了追求高產量,過度使用農藥、濫用膨大劑等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果品質量嚴重下降,甚至導致芒果樹嚴重落葉、無胚果率增加等情況。芒果產業鏈在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仍然存在組織化程序低、科學化管理弱的現象,
未來前景可期
產業要發展,平臺是關鍵。首屆中國芒果產業大會搭建起了交流、融合、發展的大舞臺。全國芒果產業主管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商我國芒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大計,共謀帶動果農持續增產增收路徑。與會人士一致認為,只要正視問題,迎難而上,中國芒果產業必定會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
打好“科技牌”。聚集種業卡脖子問題,加大種質資源收集力度,建立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技術體系,攻克育種關鍵技術,加快發掘一批優異種質,選育一批高產優質突破性品種,提高我國自主品種的推廣比例,提升芒果供種保障能力。推動芒果產業全流程、全產業鏈數據化建設,完善生產管理體系和標準,推進芒果產業標準化、清潔化、智能化生產。不斷創新貯藏、保鮮等加工工藝,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含金量。
打好“產業牌”。集聚土地、資本、人才、信息等要素,打造芒果“生產+研發+加工+銷售+觀光”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果園、倉儲、物流和精深加工設施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芒果產業的風險防御能力。
打好“市場牌”。探索建設“互聯網+芒果”平臺,健全網絡銷售體系,積極打造芒果電商生態圈。拓展與國際采購商合作,培育芒果出口示范基地和出口企業。力爭培育出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打好“文化牌”。芒果產業人要充分發揮創意想法,探索芒果產業發展與“綠水青山”“紅色傳統”等的融合途徑,探索具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的芒果文化。
盛夏時節果意濃,枝頭十里已聞香,一粒粒成熟的芒果正從地頭運往全國、走向世界。一樹樹金色的希望正從枝頭飄向天空,飄向遠方。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