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產業成為鄉村振興強大引擎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圍繞“實施產業振興行動,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議題協商議政。與會委員表示,要聚焦實施產業振興行動的重點難點問題持續議政建言,積極參與“鄉村振興 委員行動”,在全面助推鄉村振興工作中彰顯擔當作為。
產業是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圍繞助力實施產業振興行動,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自治區政協發出“鄉村振興 委員行動”倡議書,召開“鄉村振興 委員行動”動員部署會,匯聚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磅礴動力。自治區政協主席孫大偉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園區企業開展調研,召開專題座談會集思廣益,為產業振興發展把脈支招,并號召廣大政協委員圍繞產業發展認真履行委員職責,把“委員作業”寫在八桂大地上。
3月至6月,自治區政協專題調研組深入南寧、百色、河池等市開展專題調研,走訪了17個縣(區)30多個村。同時,廣泛征求有關界別政協委員和相關單位的意見建議,為助推實施產業振興行動謀思路、出實招、解難題。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支柱。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廣西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扶貧產業,產業扶貧成效顯著,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基礎。
小米粉大產業。柳州市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螺螄粉產業發展,推動“小米粉”發展為地方特色經濟“大產業”,短短6年,柳州螺螄粉從街邊小吃逆襲成為“網紅美食”,柳州螺螄粉產業實現了“三個百億”: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110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130億元,實體門店銷售收入118億元。形成了涵蓋種養、加工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條,帶動30多萬個就業崗位、幫助2.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柳州螺螄粉產業成功的經驗說明,只要深入挖掘特色資源,走創新發展之路,小特產也可以做成大產業。”自治區政協常委、柳州市政協主席陳鴻寧認為。他建議,廣西特色產品豐富、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要依托特色優勢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努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動力。
主力軍: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以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為主的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現代農業的“弄潮兒”,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委員們調研顯示,廣西采取政策引導、財政支持、示范帶動等措施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20年,全區各類新型主體帶動80%以上的脫貧戶發展特色產業,40.23萬戶脫貧戶直接取得產業收益。
自治區政協常委、致公黨河池市委會主委黃瑞立調研了解到,當前廣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強、土地流轉難、融資籌資難、人才支撐難、規模小層次低等問題,制約了鄉村產業發展。他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樹立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就是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理念,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同時,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信貸、用地、交通等方面予以支持。
自治區政協常委、崇左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黎萍,北海市政協主席毛艷瓊提出,堅持招大育強,推動龍頭企業實現提質升級,著力構建龍頭企業與各類經營主體的利益共同體。抓住人、地、錢等關鍵環節,讓人盡其才,地盡其用,錢盡其效,最大限度激發各種資源要素的活力。深化農村土地流轉改革,激活鄉村振興資源要素。
競爭力:打造全國知名農業品牌
品牌就是競爭力。廣西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品質品牌“10+3”提升行動,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創新打造“廣西好嘢”農產品品牌,培育了“柳州螺螄粉”“靈山荔枝”“百色芒果”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品牌。“創一個品牌、帶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的聯農帶農效果日益顯現。
“加強品牌創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自治區政協常委、欽州市政協主席呂洪安,來賓市政協主席韋文晉建議,發揮“政府+企業”在品牌建設、品牌宣傳、品牌營銷等統籌作用,提升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一批龍頭企業建立以品牌為核心的發展戰略,拓展營銷渠道,做強企業品牌。發揮產業優勢,打響一批全國知名的“桂字號”“土字號”品牌。
自治區政協調研組建議,培育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形成“一業一園”格局,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