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字號”更加響當當
品牌是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在上海舉辦的2021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中,青海遴選的鹽湖化工、清潔能源、生態旅游、綠色農牧4大產業諸多企業在線上線下參展,向眾參觀者展示青海品牌的特有魅力,提升我省品牌的知名度。
近年來,隨著對品牌建設的深入認識和持續推動,青海品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累計商標注冊量從“十二五”末的15374件上升到目前的45924件,增長了近3倍;擁有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從“十二五”末的43件上升到2020年底的48件;全省獲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兩品一標”農產品已達805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對品牌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更多機遇。讓“青字號”更加響當當,同樣是我省在推進“一優兩高”、建設“五個示范省”、培育“四種經濟形態”戰略部署中繞不開的話題。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品牌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品牌戰略,持續深化品牌建設、提升我省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持續深化品牌建設,我們應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品牌都是用質量來說話的,質量是形成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和追隨度的保證。依托自身條件和資源優勢,我省大力發展鹽湖化工、清潔能源、生態旅游、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民族工藝、中藏醫藥等特色產業,在突出品牌“差異化”方面可圈可點,但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進一步凸顯,我們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這一立足之本。作為市場主體的大小企業當進一步以企業家精神以及對質量的責任和追求,來把住質量安全關,推進標準化、品牌化,真正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拳頭產品來吸引消費者。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還是要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在今年中國品牌日,青海重磅展示了我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中形成的創新核心技術,這些技術可以解決清潔能源儲能、發電、消納中的各種疑難雜癥,抓人眼球。這不僅讓人看到我們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在生態保護和能源轉型中的有所為,也說明了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質量提升才能讓品牌真正抓住人心。展覽中多項擁有知識產權的“全國首個”“國內第一”,不僅讓我們有信心,更激勵我們在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質量提升上保持定力。
持續深化品牌建設,我們應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品牌建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對于抓創新和抓質量來說,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都是技能人才在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中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一個品牌想樹立起來,離不開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揚帆起航新征程,我們更加需要工匠精神,也更要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舞臺和保障,讓工匠更出彩,讓品牌更“有底氣”。
持續深化品牌建設,我們應加強品牌宣傳和制度保證。“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讓青海的好東西走出省門、走出國門,就要讓更多人知道“青字號”、了解“青字號”,讓“遙遠的”青海不再“遙遠”。這就要在品牌宣傳上提升力度、加大強度,利用好互聯網等手段講好青海品牌故事、展示青海品牌形象,進而提升青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品牌建設也需要制度保障,全省在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中,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設政府服務平臺、加大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能夠為品牌發展提供一個更加優質的環境。
品牌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升級的方向。持續深化品牌建設,我們將會為青海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在滿足消費者需求中更深層次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且提升青海形象。我們要增強品牌意識,在擴大開放中奮起直追,讓“青字號”更加響當當。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