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會長魯芳校:發展水果產業做好這幾點,果農才能增收
7月5日,由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主辦、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承辦的首屆瀾湄水果節在北京開幕。
首屆瀾湄水果節在京開幕 主辦方供圖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韋正林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五年來,瀾湄農業合作在政策對話、產業發展、農產品貿易與投資、能力建設與知識分享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次區域農業綠色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做出了貢獻。水果是瀾湄地區重要農產品和主要貿易品類,本次瀾湄水果節就是要踐行“發展為先、務實高效”的瀾湄合作宗旨,共享發展機遇,推動次區域水果等各農業產業合作不斷深化,促進互利共贏。
“中國與湄公河五國在農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水果約占35%-40%,其中榴蓮、山竹等都是在我們國家銷售比較好的水果,瀾湄六國在水果方面的合作還有很多機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會長魯芳校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
魯芳校指出,瀾湄水果節的設立為瀾湄六國水果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個平臺,將對該地區水果產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此外,魯芳校向中新經緯客戶端介紹,在中國農業種植業中,水果產業是除了糧食、蔬菜以外的第三大產業,相較于其他農產品,水果的經濟價值比較高,該產業成為了不少地區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
“我們做過統計,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有167個是通過發展水果產業、把水果產業作為一個支柱產業來實現‘脫帽’的。所以說,水果產業在我們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魯芳校表示。
魯芳校認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產業是基礎,如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如何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消費者喜歡的、高品質的水果,這是當前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大問題。
“我們不能簡單地重復那種低端的生產,因為目前從全國市場來說,水果是供應充足甚至是供過于求的,價格也在下降,如果水果種出來以后賣不出好價格,可能就無法對農民增收起到正向的帶動作用。”魯芳校稱。
魯芳校建議,發展水果產業,一方面要抓好產銷對接,以市場為導向,生產高質量產品;另一方面還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通過品牌賦能,提高產品影響力、市場知名度,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價值、附加值等。“這樣,農民的收入才會更高一些。”魯芳校稱。(中新經緯APP)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