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糧博會:穩鏈強鏈+科技賦能+品牌強農
隨著寧波本地楊梅的上市,梅雨季節已經悄然來臨,不過,場館外的江南煙雨擋不住場館內各地展商的熱情。近日,首屆中國(寧波)糧油食品博覽會如期舉行,本屆糧博會在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浙江局大力支持和寧波市發展改革委的精心指導下順利舉行,以“綠色鑄就品牌,健康引領未來,創新助推振興,倡導節糧愛糧”為主題。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現場采訪發現,“穩鏈強鏈+科技賦能+品牌強農”成為本屆糧博會的關鍵詞。
穩鏈強鏈:國企民企各美其美
“這是我們最新推出的浙儲糧,展臺上的浙儲糧顆顆飽滿,國家隊保證安全、綠色。”浙江華儲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畢德軍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看到,顆粒飽滿、包裝精良,顛覆了過去大家對儲糧的刻板印象。
畢德軍表示,聚焦“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目標任務、保障老百姓的餐桌安全,華儲公司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國家糧儲系統監管優勢,從科研、生產、銷售、倉儲、市場推廣五個維度出發,依托浙江省糧油貿易平臺,與各糧油強企攜手并進,實施優質糧油“萌芽計劃”,致力于打造一支讓老百姓放心的糧油品牌。
畢德軍具體解釋道:一方面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優糧優產”。在黑龍江、山西、山東、寧夏、浙江等地多個糧食大倉,優選優質品種。而后依托優質糧油產前產后科技服務平臺,指導科學管理、科學儲糧等,特別是加大優質糧食倉儲管理力度。同時,與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與浙江省農科院、浙江大學開展“種子計劃”,從源頭上控制技術規程,建立全程可追溯體系。
另一方面強化質量導向,促進“優糧優購”。抓重點、攻難點,與口碑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出亮點、立品牌,牢固樹立糧油企業優質形象。
實現全產業鏈條的不僅有國企,也有民企。浙江中磐糧油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付菲菲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企業下轄湖北中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中磐呵叻泰谷物有限公司,構筑了從源頭生產到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條。
湖北中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線以核心基地做示范,輻射帶動當地農戶積極參與優質糧食種植,并與農戶簽訂種植回收協議,保證穩定充足的優質糧源供給銷售鏈,組建線上線下物流一體化的經營格局。而浙江中磐呵叻泰谷物有限公司則專注于中磐糧油的市場銷售及品牌推廣,在夯實傳統銷售渠道的同時,積極開拓電商路徑,與淘寶、京東、網易嚴選等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利用平臺大數據附能,開展產區大米定向種植生產,訂單式采購直供各大電商銷售平臺。
付菲菲表示,中磐將依托于“定制式生產,科技附能農業,面向市場,發展壯大”的宗旨打造新型農業,不斷致力于延伸產業鏈條,發掘更多安全、生態、健康的農產品,完善服務鏈條,讓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更近、更快、更安全,努力成為消費者認可、供應商信任的現代化生態糧油貿易企業。實現大米從田間到餐桌的一條龍服務,讓農民迅速增產增收,也讓老百姓吃上綠色安全的好大米。
科技賦能:不管黑米白米,能創收就是好米
“吃了半天白米飯,來嘗嘗我們的黑米吧,雙水雙綠,院士技術,保證香甜。”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拿起試吃盒端詳,與常見的煮黑米比較爛不同,這家的黑米顆顆都很精神,吃起來很“瓷實”,飽腹感很強,完全可以當主食正餐來食用。
雙水雙綠稻米寧波負責人程輝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雙水雙綠稻米的技術來源于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團隊,張啟發曾在《自然綜述遺傳學》(NatureReviewGenetics)上撰文指出,黑米在中華文化傳說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延年益壽的食品,但其真正的價值尚未被人們認識,應該重視和發掘。
程輝表示,在稻谷加工的過程中,糙米(除谷殼外的全部,又稱全谷)的得率(糙米率)為80%,而整精米(僅胚乳)的得率(整精米率)一般不到60%。因此,與精米相比,食用全谷稻米可使食用部分增加30%以上,即相當于增產30%,而且增加的都是營養精華。因此,應該努力實現“主食全谷化”,尤其是“黑米主食化”。
然而,一個巨大的障礙是糙米普遍難煮、食味欠佳,阻礙了人們消費黑米的意愿。
十多年來,張啟發團隊聚焦黑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質開展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篩選到了良好的蒸煮特性和適口性的黑米種質資源,應用基因組育種技術提高其產量、適應性以及對病蟲害的抗性。這些改良的品系現已進行了多年多點的田間試驗,取得了可喜的結果。
“來嘗嘗我們現場手工卷的壽司,是不是特別香!”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被浙糧集團展臺前的壽司操作臺所吸引,只見工作人員在一整張海苔上鋪滿了浙糧的新鮮大米,然后一層層加上黃瓜、胡蘿卜、火腿,撒上肉松,徒手卷起來,用刀切成小卷,就可以品嘗了。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品嘗了一塊,色香味俱全,不膩也不油,剛剛好。
浙糧集團副總經理杜斌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浙糧集團落實“藏糧于技”戰略,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嘉興市農科院,建立專家聯絡機制,12位駐站專家為項目提供糧油新品種、耕作新技術、新理念技術支持,優選“嘉禾218”“嘉58”“越優1203”和“嘉禾236”等試驗品種,統一種子、統一農機、統一農資、統一農技、統一農信服務,廣泛使用無人機飛播飛防、機插秧、機械旋耕開溝、秸稈還田等現代農業機械,實現連片種植、機械耕種和科學管理,積極探索“中國好糧油”油菜、水稻(小麥)輪作示范基地建設。
同時,通過啟動園區土地平整、田間生產道路改造、基本設施維護,重點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部分區域推廣“一水兩用,種養結合”的“雙水雙綠”高效生態立體種養農業模式,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加快農田機械化作業生產服務平臺建設,建設“四位一體”的農田物聯網系統。
品牌強農:北方南方“爭奇斗艷”
這次來參加糧博會的還有山東省臨沂市組團的25家企業。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費縣中糧油脂的展臺看到,“福臨門”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糧油品牌琳瑯滿目。費縣中糧油脂負責人丁宏武熱情地邀請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聞一聞物理壓榨出來的油,一股天然清香的味道撲面而來。“好山好水好品質,沂蒙山里土榨香。”丁宏武自豪地說到。
臨沂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臨沂從品牌做起,叫響“產自臨沂”糧油產品。
一方面策劃了區域糧油品牌。聘請專業團隊策劃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臨沂區域糧油品牌——沂蒙花生油。先后在北京、重慶、上海、西安等大型展會(推介會)上推介、宣傳臨沂糧油產品和糧油品牌,反響良好。“全國每消費8桶花生油就有1桶產自臨沂”的廣告語已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啟動臨沂糧油區域品牌網絡直播活動。以糧油企業介紹為主線,通過“直播+點播+帶貨”網絡直播全景呈現沂蒙糧油產業鏈,目前已經在豐之坊、信和沂雪、綠地等糧油企業開展直播活動,助力企業打通線上渠道。
作為東道主,寧波品牌自然也不甘落后。“阿拉寧波”作為寧波的知名品牌,也代表著寧波的食品品牌形象。寧波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阿拉寧波”是以寧波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為主體申請的農產品集體商標,使用范圍涵蓋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水產等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
寧波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阿拉”二字寧波話意為“我們”,注入了寧波人濃濃的鄉情,寓意這是需要我們共同培育呵護的品牌。“阿拉寧波”從寧波農副產品的特點出發,發掘寧波市農副產品品質好的特點,激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和購買欲望,提升寧波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促進寧波特色農產品走出寧波、走向全國,助推寧波農業品牌建設,助力實現綠色興農、質量富農、品牌強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