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生成浙江首張食用農產品“浙食鏈”溯源碼
浙江首張食用農產品“浙食鏈”溯源碼。 記者 毛雷君 攝
6月29日,2021年寧波市“食品安全宣傳周”市民觀摩活動走進位于奉化區的三江加工配送中心和寧波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大家近距離感受了“浙食鏈”產品從源頭到消費終端的全過程管控體系,同時也見證了全省首張食用農產品“浙食鏈”溯源碼的“誕生”。
“浙食鏈”全稱為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閉環管理系統,是2021年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是食品安全數字化改革重要成果,也是推進食品安全從農田(車間)到餐桌全鏈條監管“一件事”改革,構建食品安全精密智控閉環管理體系的具體舉措。
該系統將食品生產至消費的各環節進行掃碼信息疊加和數據歸集,推動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貨查驗記錄全程電子化、食品追溯鏈條清晰化,實現食品(食用農產品)可時時追溯、事事倒查。
今年以來,我市市場監管部門精準施策,大力推進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浙食鏈”應用建設。截至目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接入“浙食鏈”系統數量為612家,賦碼企業數為411家,上鏈企業達到83%;食品經營企業接入“浙食鏈”系統數量為308家,已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那么,如何將“浙食鏈”系統的抽象數據轉化為消費者可見可感的“舌尖安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拿出一串夏黑葡萄,邀請市民代表掃描貼在包裝上的二維碼,手機屏幕立刻顯示出了該商品的名稱、相關企業信息、商品條碼、產品批次檢測信息等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二維碼是“浙食鏈”系統結合企業個性化需求,生成的全省首張食用農產品“浙食鏈”溯源碼。
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該食品在監督抽檢中被判定為不合格,監管部門會在“浙食鏈”系統發布召回信息,警示消費者避免食用。而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掃描“浙食鏈”溯源碼完成票證檢查、流通鏈路追溯以及食品安全風險處置等工作。
接下來,我市將持續推進“浙食鏈”應用實踐,重點擴展其在食品生產企業、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的覆蓋面,借助數字化手段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