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多方面持續發力 讓農產品加速流通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供銷合作社直屬企業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始終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聚焦主責主業,以投資為驅動,用渠道作抓手,從點上發力、線上延伸,到片上拓展、面上提升、集群成勢,持續構建產業鏈更全、供應鏈更強的“供銷+”生態體系,推動廣西特色農產品“南下北上”“入灣出海”。
強品牌
打造農產品流通服務主陣地
“我們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供銷合作社這個老牌子,重新在新時代、在年輕人的心中,煥發出新的品牌力量。”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董事長何偉說。
廣西供銷大集就是廣西區社其中的一個子品牌。過去一年,廣西區社在全區開展“鄉村振興·供銷大集”活動,共舉辦2000多場,參與企業近2萬家,產品銷售額達400億元。
實際上,廣西供銷大集不只是展會活動,現在正轉型成為供應鏈服務平臺,依托豐富的貨源供應,以及逐步擴展的線下農貿市場、社區小店等觸角,讓產品更貼近用戶。
“打造強大的供應鏈平臺,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里既需要局部的不斷突破,也需要長期的耐心耕耘,只有實現局部和局部間不斷整合,才能真正發揮出作用。”何偉介紹。
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的品牌不止于平臺建設,也有產品品牌建設。
在柳州市融安縣,中國融安金橘交易市場項目正加快謀劃建設,這里將服務超過22.6萬畝核心產區融安金橘,加快成為廣西知名的金橘交易中心、服務中心和物流中心。
“建設金橘交易市場,除了解決金橘產業的堵點外,更重要的是發揮供銷體系的引領作用,對融安金橘進行品牌守護,掌握市場主動權,發起產業聯盟,推出品質好、可溯源、安全性高的金橘產品,最終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廣西供銷金橘公司董事長巫晟濤說。
2022年,廣西供銷陳皮公司在欽州市浦北縣投資建設了廣西供銷陳皮產業園,推出了“三冠陳皮”品牌,開發產品20余款。“我們之所以看重浦北陳皮,除了品質上佳的因素,更看重陳皮的大健康價值,以及其他農產品很少具有的越陳越值錢的商品屬性。此外,打造屬于我們廣西人自己的陳皮品牌,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何偉說。下一步,將在“陳皮+”上做文章,研發陳皮奶茶、陳皮糕點、陳皮精油等,用科技和新思路賦能陳皮產業。
在欽州市靈山縣,現代化的家禽冷鏈屠宰園區正在加快建設。靈山的雞鴨產量豐富,具有不可比擬的肉類品質,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布局冷鏈加工等流通環節,嚴格把好標準和安全關,將靈山雞鴨對接到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甚至漂洋過海。
“廣西的名特優農產品太豐富了,我們會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里優選出少數產品,重點投資布局到這個產業上去,然后推出相關產品品牌,打造產業鏈服務,提升品牌附加值”何偉說。
選定一個產品,投資一個產業,打造一個品牌,致富一方百姓,這就是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正在打造的“品牌力量”。
優設施
推動農貿市場管理迭代升級
近年來,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高度重視農貿市場在流通領域的作用,積極打造服務功能齊全的智慧農貿市場,利用數字化手段,創新市場運營管理模式,不斷鏈接生產、檢測、倉儲、冷藏、配送等環節,將農貿市場建設成為服務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菜籃子”和供銷“前置倉”。
走進廣西供銷凌云泗城農貿市場,寬敞明亮、干凈整潔的市場環境讓人眼前一亮,該市場由廣西供銷農貿市場公司負責改造運營,經全新升級改造后,市場環境變好了,服務更人性化了,持續變旺的人氣帶動了銷售,入駐商戶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我在凌云做水產品生意已有五六年了,之前在街邊售賣,現在搬到新改造的農貿市場,感覺這里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市場秩序、環境衛生都讓客人很滿意。”市場一家海鮮店經營者何首文高興地說。
“我們主要針對泗城農貿市場商業街區、專業家禽市場、農產品市場等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通過引入智慧管理系統,實現了智能稱重收銀、菜價公示、商戶信息公示、交易數據采集、食品安全追溯等功能,改造后的農貿市場占地6200平方米,成為區域示范樣板。”廣西供銷農貿市場公司凌云項目負責人朱鵬飛介紹,公司在凌云縣還開展了河東農貿市場、城北活禽市場改造運營,并以農貿市場為載體,拓展了廣西供銷大集“凌云夜市示范街”“凌云水果交易市場”等配套項目,為當地群眾提供安全衛生、物美價廉的多元生活服務。
在河池市鳳山縣,市場改造讓“沉寂”多年的資源資產如今又重新活了起來、火了起來。由該縣長洲、喬音、金牙三個老舊的鄉供銷合作社改建而成的鄉鎮供銷合作社綜合商貿市場,在拆除老舊樓房進行重建后,實現迭代升級。如今,這里已成為集購物中心、農化服務、電子商務、養老幼教等新型業態于一體的鄉鎮商業綜合體。
改造一個市場,助力一方發展,服務一座城市,這是廣西供銷農貿市場公司的發展戰略目標,總經理李小燕介紹,“農貿市場是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能夠給當地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服務;另一方面,只有構建從頂層的農批市場、到中間的農貿市場、再到下沉的社區小店的市場體系,才能夠形成規模效應,然后再通過大數據的賦能,實現全程可溯源。”
拓市場
助力名特優農產品進灣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廣西的六堡茶、蜂蜜、蔬果……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上多了許多廣西農產品,這些農產品上午還在廣西的田地里,下午就到了大灣區居民的餐桌上。面向大灣區,已成為廣西農產品走出去的發力點。
隨著粵桂協作深入開展,在廣西區社的指導下,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依托廣西優質農產品供應保障,將在深圳和廣州設立廣西名特優農產品粵港澳大灣區館。未來,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將組織更多的廣西水產、蔬菜、水果、米面糧油等2000多種名特優農產品,精準對接,直供大灣區。
大灣區館的設立,是該公司計劃打造的一個重要展銷平臺。“大灣區市場很大、消費能力強。我們設立的大灣區館,不只是展示,也是面對B端、C端消費市場的銷售。這種邏輯的改變,不僅考驗我們的營銷能力,更加倒逼我們提供更好、更優的產品。”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廣州分公司負責人李秉謙說。
為提升產品品質和供貨能力,在廣西區內,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拓展食材配送業務,采用“基地直采+定向供應”的方式,為廣西財經學院、工商銀行柳州分行以及多個地區的中小學提供糧油、大米、海鮮、豬肉、禽蛋等品類的配送服務,保障數萬客戶安全就餐。通過延伸食材配送業務,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不斷建立直供基地,建設中央廚房,制定相關的標準,讓符合標準的農產品進入公司的產品庫,銷售放心農產品。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各種努力,建立起‘在供應端有品質、流通端有標準、銷售端有需求’的供銷+生態體系,有了這個體系,就有了市場,不僅僅是國內市場,還有臨近廣西的東盟市場,也會有機會進入。”
從品牌建設,到投資改造,再到市場拓展,廣西供銷農產品公司為廣西農產品加速流通而不斷努力著。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