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蘇”字號品牌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品牌是信譽的凝結”“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隨著5月10日中國品牌日的到來,農產品品牌建設成為熱議話題。
江蘇自古就是“魚米之鄉”,農產品種類多、品種好、質量優,可謂品牌培育的“沃土”。近年來,江蘇積極謀劃農業品牌發展新路徑,連續4年將農業品牌工作寫入省委1號文件、省政府年度重點工作,通過實施“品牌強農 營銷富民”工程,成功打造了高郵鴨蛋、盱眙龍蝦、洞庭山碧螺春等一批高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忠誠度的“蘇”字號區域公用品牌,其中有12個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入選數量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如今,“蘇”字號農業品牌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新引擎”。
質量為王,打造“過得硬”的農業品牌。“質量興農、品牌強農”,這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農產品銷售的硬核“競爭力”。用品質提升增強發展后勁、靠品牌效益聚集要素資源,江蘇堅持品牌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智能化管理、規模化引領,品牌優勢正轉化為產業優勢。以東臺西瓜為例,每年實現總產值近50億元、純效益30億元,并帶動10萬從業農民增收,生動詮釋著“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
特色為基,打造“大而強”的農業品牌。全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總數達3700多個,農產品地標登記證書137張……總體來看,江蘇農業還存在產品多、品牌少,普通品牌多、特色品牌少等大而不強問題。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打造農業品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質量“高原”之上筑品牌“高峰”的必由之路。江蘇按照“一個縣創建一個特優區、打造一個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一個特色市場、培養一批技能人才、富裕一方群眾”的目標要求,制定出臺《江蘇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三年計劃》,通過政策護航、資金扶持、資源集聚等舉措,將特優區打造成為品牌發展的先導區和鄉村振興的示范區。
營銷為要,打造“叫得響”的農業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特色農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還需品牌營銷創新。2019年以來,江蘇率先開展了“江蘇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賽”“江蘇省農業企業知名品牌30強大賽”等活動。各地也同頻共振,蘇州開展了十佳智慧農業品牌案例認定、淮安推出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 上下聯動廣而告之的同時,設立農貿市場直營店、生鮮社區店,打造專業電商團隊、運營直播團隊等,線上線下齊發力,擦亮“蘇”字號農產品“金字招牌”。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產業要興旺,品牌是基礎。以高標準品牌助力高質量發展,江蘇正點燃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勢必推動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