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崛起一座城
2003年6月11日,“千萬工程”啟動后的第6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到花園村考察時,高度評價花園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并稱贊“花園真好”,要求先富起來的花園村做好帶頭示范,帶動更多的村莊共同富裕。
“20多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立足農村干事創業的信心,經過2004年10月和2017年3月兩次‘一村并九村’,帶領18個村深入推進實施‘千萬工程’,在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積極探索和實踐。”東陽市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說。
“千萬工程”以解決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為出發點,通過鄉村環境的全面整治,提高鄉村顏值。在花園村的示范實踐中,這項工程的內涵不斷豐富,從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態環境改善的鄉村建設工程,變成一項改變鄉村的發展理念、產業結構、公共服務、治理方式,走向城鄉融合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性工程、樞紐性工程。如今,浙江省“千萬工程”展示館就坐落在花園村。
花園村的生動實踐與樣板效應,是“千萬工程”在之江大地上的最美映照。走進這個農民締造的和美家園、創業樂園、共富花園,“浙江第一村”的繁花似錦、富足殷實與幸福自豪撲面而來。
兩次“一加九”,加出個農民和美家園
中共浙江省委2004年1號文件,發出《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命名表彰“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的決定》,花園村名列其中,受到表彰。“這意味著花園村要肩負起不一樣的職責與使命。”邵欽祥回憶道,命名表彰首批“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旨在更好地推進實施“千萬工程”。
如何示范?怎樣帶動?2004年10月,東陽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周邊缺乏基礎設施、集體經濟薄弱、宗族勢力較重、矛盾糾紛繁多的9個村,合并入花園村。“既然并了村,就是一家人。”面對村民種種疑問和猜測,邵欽祥向新村民承諾:實現“一年小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奔小康,十年大發展”的目標。
并村一年間,花園村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將原十個村改為十個小區,以農房改造為新農村建設切入點,制訂“合理布局、全面規劃、整體拆建、分步實施”的方案,做到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綠化、衛生潔化、飲水凈化、村莊美化,一條條寬廣平坦的鄉間大道接踵鋪設,一排排紅白相間的整齊民居拔地而起,一個個科學規劃的現代小區精美呈現。
2017年3月,東陽市又將周邊的9個村并入花園村,希望通過“先富帶后富、強村幫弱村”的方式,做大花園模式。有了第一次并村經驗和老百姓“看在眼里”的實惠,第二次并村迅速實現“六個融合”,即思想融合、班子融合、管理融合、資產融合、制度融合、目標融合。治危拆違、舊村改造、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作進展順利,大刀闊斧地實施著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
兩次并村,戶籍人口從496人增加到1.5萬人,村域面積從0.99平方公里擴大到12平方公里,賦予花園村輾轉騰挪的新空間。花園村持續深化浙江省農村綜合改革集成示范區建設試點項目,整合游樂設施,新建登山步道、觀景亭臺、林蔭小徑等小景觀;把位于花園村渼陂下小區的天香灣,打造成集休閑養生、賞花游樂、文化節慶、果蔬采摘、研學科普于一體的度假景區。花園旅游集團正在升級天香灣、謀劃更大的旅游產業。
吉祥湖原本是個小水庫,花園村按照村落景區合二為一的總體規劃,對吉祥湖清淤引水、修堤種柳、搭亭建廊,還引進了高大上的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再配上五彩亮化工程,儼然成為絢麗的夜花園,被譽為村里的“小西湖”。2012年,花園村成為浙江省首個單獨以村為單位創建成功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春節期間,村里在吉祥湖設置花燈初上、五角星拱門、蛇公仔、水上孔明燈加圓月等多組喜慶彩燈,營造喜慶、歡樂、祥和的新春氛圍,致力于通過新春燈光秀為鄉村旅游增添濃厚傳統韻味,并與附近樓宇及摩天輪等景觀燈共同構成一幅美輪美奐的新春鄉村美景畫。
多產業興旺,家門口的鄉村創業樂園
1981年5月,花園人從傳統產業起家,小蠟燭作坊燃起鄉村創業的熊熊烈火,服裝廠開始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一步一步,始終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堅持創業創新不動搖,直至用高科技引領花園產業走向世界。如今花園村里擁有“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花園集團,同時也成為越來越多老百姓的創業樂園。
“實施‘千萬工程’二十多年來,我們深耕高科技,做全產業鏈,發力新能源,實施經濟大投入大發展戰略,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邵欽祥說。花園村產業涉及生物與醫藥、新能源與新材料、紅木家具與木制品、新建材與建筑、文化旅游與教育衛生,已形成高科技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相配套的發展格局。全村擁有上市公司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6個。
這里擁有全球最大維生素D3、世界最大寬幅銅板帶、全國領先新型墻體材料、填補浙江空白的高性能銅箔、全省領先的智能化全自動新型建材企業,以及全國村級最大學校、醫院、商場等,還吸引了工農中建等7家銀行入駐。
習近平總書記曾視察過的花園生物公司,是花園集團高科技產業的代表企業。2014年10月9日“花園生物”(300401)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2022年9月花園集團(金華)生物醫藥科技園維生素D3全產業鏈投產,標志著世界維生素D3龍頭——花園生物公司已建成維生素D3、25-羥基維生素D3、羊毛脂膽固醇、精制羊毛脂等四大類產品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
能夠“無中生有”“無木成林”“點木成金”,持續書寫花園人的創業創富傳奇。花園村沒有原材料和區位優勢,卻在短短十多年里,建起一座集紅木家具生產設計批發采購于一體的“紅木王國”,將紅木產業傳奇演繹得入木三分。
花園村已形成原木市場、板材市場、紅木配套中心、產業核心區塊、紅木長廊以及紅木家具城等紅木家具全產業鏈和產業群,涵蓋從原木、板材、鋸板、烘房、雕刻、油漆以及紅木家具設計、生產、銷售的所有產業環節,紅木家具以及木制品行業有1700多家,花園紅木家具產量一躍占到全國市場1/3以上。花園紅木家具城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吸引了2300多個品牌進駐,穩坐全球紅木家具專業市場“頭把交椅”。一年一度的“紅木文化節”聲勢浩大又極具特色,向來自全球各地客商展現著“花園紅木”的品牌魅力。
截至2024年底,花園村擁有個私工商戶達3050家。自發形成村級勞務市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5萬多的外來人員,在“花園”這片富庶的土地上實現著自己的夢想。無論本村村民還是外來人員,租房屋、開飯店、辦企業、闖市場、搞運輸、做物流……一股濃濃的全民創業氛圍彌漫在整個花園。
先富帶后富,建成農民的共富花園
花園村始終踐行“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以及“先富帶后富、強村幫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的理念。2024年全村實現營業收入786億元,同比增長8.41%,其中花園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90億元,同比增長14.75%,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8.2萬元,是第一次并村后的10多倍。
在花園村,發展工業企業與治理村莊環境相結合,倡導“奉獻公平公正公開”的辦事原則,農民的思想觀念和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已維持40多年“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出村、村民零上訪”紀錄,構建了文明、富裕家園。
花園村建立健全了醫保、社保和養老等保障體系,村民擁有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農合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三項保險待遇;村民享有建房補貼、獎學金制度、數字電視收視費、電話月租費等30多項勞保福利;村民子女上學實行16年免費教育;村民在花園田氏醫院看病,除農村醫保報銷外自費部分的50%由村里承擔;每月向村民發放大米、豬肉、雞蛋、食用油等;村內開通免費公交車……
花園村的一系列福利待遇,打造了“村民比市民富、村容比城市美、生活品質比城市高,田園風光和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花園經驗”。花園村還出臺政策,吸引在村里建住房和廠房或購買商品房的外來人員落戶并享受村民待遇,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
2022年5月,在浙江省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推進會上,花園村成功被命名為“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在此兩年前,花園村就與華為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中國移動建設全感知、全聯接、全場景、全智能的“智慧花園”項目,成為華為在全國鄉村智慧園區布局的首個客戶。花園村在提升農村數字化水平、推進數字化改革進程、構建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探索中,先行一步。
花園村與金華市域乃至全省全國數十個村結對,幫助壯大村集體經濟。2023年7月,“千萬工程·花園聯創共富服務綜合體”項目在貴州省麻江縣啟動,花園帶富服務隊走進當地,傳播推廣花園村先富帶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花園精神”與“方式方法”,從產業、服務、人才、治理、商創等角度,開展中西部地區鄉村聯創“帶富”行動,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鄉村共富示范樣板。
2024年7月,花園村又與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簽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共同推動鄉村振興》結對共建協議書,共同發揮新時代“千萬工程”頭雁示范引領作用,讓更多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