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憑啥站上年貨“C位”
土特產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經濟與文化價值?當下,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鄉土特色品牌?
近日,江西又雙叒叕火了。在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第六屆江西“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博覽會暨江西電商年貨節掀起了這股熱潮。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來自江西各地的600多家展商齊聚一堂,6000余個參展土特產集中亮相,裝飾喜慶的攤位、琳瑯滿目的商品,加上充斥著展會現場的吆喝聲、叫賣聲、歡笑聲,讓人們在享受購物樂趣的同時,提前感受到了濃濃的新春氣息。
據悉,此次展會現場觀展人達4.86萬人次,現場銷售額達1654萬元,意向簽約額達2.19億元;電商年貨節展會現場3天線上銷售額達5419萬元,累計銷售額達4.72億元,充分釋放了“年貨經濟”的消費潛力。
在這場火熱的展會中,我們能看到土特產蘊含著怎樣的經濟與文化價值?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鄉土特色品牌?
歲歲年年年相似,年年歲歲貨不同。如今,土特產日益成為備受青睞的年貨“新寵”。
前不久落幕的浙江農博會,吸引32.51萬人涌入這場年度土特產盛宴和囤年貨大集,現場交易額超過2.55億元,簽署訂貨合同1199項,合同總額達到16.28億元。
甘肅慶陽市西峰區鄢旗坳村舉辦的“綠色先行樹品牌 直播賦能促增收”新春年貨節,通過銷售農家小米、黃花菜、胡麻油、白玉木耳、黃酒、土蜂蜜等慶陽特產,僅年貨節當天,線上銷售額就高達70萬元,線下銷售額達3萬余元。
當然,土特產的火爆也離不開互聯網和物流技術的助力。以奉節臍橙為例,通過知名主播董宇輝的講解,短短兩個小時銷售額高達1700萬元,成交量突破300萬斤,觀看人數接近1100萬,曝光量突破10億次?。
事實上,無論是東北的蘑菇、木耳、人參,還是新疆的香梨、葡萄干,抑或山東的紅富士蘋果、阿膠、扒雞,越來越多飽含家鄉味道的土特產,不再藏在深山、隱于市井,而是帶著濃濃的鄉情,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從田間地頭奔赴千家萬戶。
土特產不僅是年貨的必備品,還是饋贈親友的佳品。有關機構調研發現,有接近五成的外地人在休完假返程時,會選擇家鄉土特產作為新年伴手禮,將滿滿的心意與祝福傳遞給同事、朋友。
可以說,土特產憑借其獨特的魅力,讓鄉村“土”味飄香四海,成功帶火了年貨經濟,勾勒出鄉村發展的好“豐”景。
土特產的崛起,既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更是文化與情感的復蘇。
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陜西柞水木耳,憑借優良品質和獨特口感,上線電商平臺后一貨難求,帶動了種植、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發展,讓村民增收致富;贛南臍橙憑借優質果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促進了鄉村經濟繁榮;云南普洱茶,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產地參觀體驗,帶動了鄉村旅游業興起,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土特產在鄉村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 在熱鬧歡騰的年貨市場,土特產之所以搶手,關鍵在于其承載著地域獨有的歷史脈絡、文化底蘊與風土印記。從湘西臘肉的煙熏氣息到云南鮮花餅的馥郁芬芳,從奉節臍橙的甜蜜汁水到溫州魚餅的醇厚口感,一個個土特產宛如一本本鮮活的故事書,訴說著當地獨特的歷史記憶、民俗風情和人文情懷,解鎖著地域文化的寶藏。這份植根于一方水土的特性,使其成為難以被模仿和取代的“文化使者”,將地方的魅力帶往五湖四海。
連接鄉情的重要紐帶。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寫道:“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蓖撂禺a之所以能成為年貨“新寵”,魂牽夢繞的家鄉味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山東沂蒙的煎餅,樸實勁道,承載著兒時母親在鏊子前忙碌的溫馨畫面;東北的凍梨,冰爽綿密,浸潤著冰天雪地中家的溫暖。無論游子身在何方,這些獨具風味的土特產,都能瞬間拉近他們與故鄉的距離??v然歲月流轉、縱使山水相隔,那份鄉情總能借由舌尖上熟悉的味道,縈繞心間、揮之不去??梢哉f,土特產的火爆,見證著在外游子濃濃的眷戀與不變的初心,提醒著人們根在何處,以及心中所念的“家”究竟意味著什么。
當然,土特產要想融入日常消費,進而在產業發展中蹚出一條全民共創、共同富裕的可持續發展通途,不能僅靠年貨節這類短期促銷活動。
提高品質。 品質是農產品的生命線。當前,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需求已從單純的數量滿足轉向對高品質、安全健康、綠色有機的追求。從洪湖蓮藕因粉糯清甜打開銷路,到金昌羊肉靠鮮嫩滋補贏得口碑,丹東草莓憑借優良品質與獨特口感聞名遐邇,這些土特產的成功軌跡一再表明:優良的品質始終是農產品競爭力所在。唯有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消費者才會踴躍買單。
提振品牌。 品牌也是生產力。云南普洱茶因其獨特的發酵工藝和醇厚口感,搭配上云南神秘多彩的民族文化宣傳,成功吸引了全球茶客的目光;四川豆瓣醬憑借濃郁豆香與麻辣風味,結合當地悠久的飲食文化底蘊,成為暢銷國內外的烹飪調味佳品;浙江龍井茶,借清新茶香和精湛炒制技藝,佐以江南水鄉的靈秀文化,使其在眾多茶葉品牌中獨樹一幟。這啟示我們,要積極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將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產品之中,塑造極具地域標識的品牌形象,不斷增強品牌的親和力和市場吸引力。
提升品位。 對于游子而言,每一根臘腸,都凝聚著先輩的智慧與手藝;每一瓶蜂蜜,都封存著繁花似錦的鄉野記憶。來自鄉野田間的土特產是對故鄉思念的具象化表達。一方水土養一方物產,土特產絕非僅僅是物質層面的產出,其承載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價值,值得深入探尋。應從挖掘內涵出發,用足用好優勢鄉土資源,在產品打造上注重保留傳統的制作工藝,讓土特產憑借濃郁的鄉愁魅力,成為拉動市場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強勁驅動力。(陶成)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