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地理標志產品要內外兼修
地理標志是重要的知識產權類型,也是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國家已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總數達2544件,涉及用標企業超1.4萬家。去年,地理標志產業的直接產值達9610億元,已連續4年實現增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輕工消費品質量安全)和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日前聯合主辦地理標志產品特征識別與發展趨勢分論壇,與會專家表示,當前正積極致力于地理標志產品的特征品質挖掘與真實性鑒別技術的研發工作,力求通過創新技術與手段,為地標產品的高品質保駕護航。
技術支撐
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向好發展
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地理標志產品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優秀的品質,成為消費者的新寵。然而,市場上也不乏一些品質退化、以次充好、虛假標注原產地等亂象,這無疑打擊了消費信心。近年來,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通過量化產品品質、探索產品溯源技術、搭建數據庫等方式,為地理標志產品向好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邱靜指出,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的主要問題在于品質影響因素眾多,產業鏈長且環節復雜,從種植養殖、初加工到收儲運等各個環節均可能對品質產生影響。品質特征不清、缺乏定量數據支撐,使得地理標志產品的優點難以量化,同時,部分地區的品種退化導致的糖度、口感、香味下降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趙燕表示,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中可食用產品占比高達93.82%。在實際的保護措施執行中,許多地標產品利用了條形碼、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等技術,以展示和規范產品的基本信息。但利用分析技術,挖掘不同產品靶向標志物(穩定同位素、礦物元素等)或建立非靶向指紋圖譜,構建基于化學計量學的產地溯源模型可以補充因外界因素導致的產地溯源問題。“我們還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檢測標準和測定體系。”趙燕表示,保護地理標志產品的真實性對于種養殖戶、消費者以及政府監管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專利信息中心信息加工處副處長曲超指出,目前,我國地理標志產品存在“重申請注冊,輕管理監督”“重生產,輕品牌”“重經濟效益,輕長遠規劃”“重產量,輕文化”等困境。曲超建議,要推進地理標志統一認定,強化地理標志保護;開展地理標志統一立法,嚴格地理標志監管;加大地理標志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以此提升協會、企業、生產者、消費者對地理標志的認知度,實現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
多品類探索
地理標志產品真實性溯源
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地標產品的識別、追溯以及品質保證提供了強大的支持,特別是在酒類、茶葉、食用菌等細分品類中的保護與認證日益受到重視。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孫金沅指出,2023年中國食品工業營業收入達9萬億元,占GDP的7.1%,其中白酒銷售收入達7653億元,占食品工業的8.4%,占釀酒行業的70%。在白酒產業中,保護酒類產品的經濟價值顯得尤為重要。孫金沅介紹,酒類產品的糧食原料、用水具有地域性差異,因此可利用穩定同位素對白酒地理標志產品進行真實性溯源。
“中國白酒采用固態發酵法工藝進行釀造,其香氣成分尤為豐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高紅波進一步指出,白酒中含有超過3000多種風味物質,通過對不同白酒樣品的風味物質進行分析,不斷完善升級中國白酒風味物質大數據庫和相關信息,建立白酒的風味物質標準化數據庫,可以為白酒真實性鑒別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吳浩的研究,主要聚焦產地環境對地理標志葡萄酒及葡萄穩定同位素特征的影響,他指出,穩定同位素技術對于食品真實性鑒別具有重要意義,同一區域、同一品種的碳氧同位素可以指示葡萄酒經歷的氣候特征,從而間接指示葡萄酒的質量。
安吉白茶原產地茶山面積20.06畝,而外地“白葉1號”白茶種植面積大約有400萬畝。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石元值發現,不同產區的白葉茶中礦物質元素含量與穩定同位素比率分布具有顯著差異,為白葉茶的產區來源鑒別和維護各地區的白葉茶市場秩序提供了技術支撐。
不同產區的藥材品質和價格差異較大,迫切需要開發準確有效的道地藥材溯源檢測技術來保障品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研究員楊健分享了其團隊針對道地藥材開發的檢驗檢測研發技術。“原始譜段建模的話,大概45秒才能出結果,我們在方法上對它進行了優化,現在1—2秒就可以來計算出來。”楊健強調,地理標志的識別或特定產地的識別,需要滿足市場的現實需求。
數據顯示,我國食用菌年產量達4222.54噸,占全球產量的70%以上。截至2024年,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中食用菌產品達93項,其中香菇與木耳占比過半。但食用菌產業存在品質特征不明、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通過對食用菌功能成分和氣味物質的識別,構建特征成分數據庫,可以應用于產品開發或產地鑒別等場景。”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趙曉燕表示。
“苦練內功,提高品質,是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地理標志產品的真實性研究,是提升品質的保障。”業內人士指出,這對維護我國地標產品市場秩序、確保公平競爭并保護商戶利益、增強消費者信心具有重要意義。(崔丹陽)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