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鑄鏈條建集群
“龍里豌豆尖的招牌不能在我手里搞砸嘍!”
11月14日中午,暖陽高照,黔南州龍里縣灣灘河鎮豌豆尖種植大戶羅英看到地里的豌豆尖有些曬焉了,馬上讓工人停止采摘。
“如果代表不了龍里豌豆尖的品相,我寧可不賣!”羅英說,“毀掉一個品牌,只需要客戶失望一次。”
等到11月20日清晨,細雨飄揚,地里的豌豆尖鮮嫩欲滴。
“今天的賣相不錯,趕緊開摘咯!”
羅英一聲吆喝,幾十名附近村寨的婦女走進地里,秀起“指尖技藝”。
“這兩年,每年要發放勞務費超100萬元。”羅英的家庭農場規模越擴越大,“一年下來,利潤也有近百萬元。”
近年來,在省市縣三級推動下,我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像豌豆尖這樣的“一縣一業”特色產業各美其美,像羅英這樣從產業發展中獲益的農人越來越多。
山水含笑凝秀色,沃野千里“豐”景好。當下,全省各地專注品牌培育、強“鏈”補“鏈”,聚力集群發展、串珠成鏈,化農業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做大做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從“單一種植”到“接二連三”
在凱里市三棵樹鎮,每年藍莓采摘完,“農頭工尾”的好戲便接著上演。
“從一顆顆藍莓到一瓶藍莓紅酒,要歷經10多道釀造工序,前后需要花費7個多月。”鎮上的貴州凱緣春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游建勇說,這幾天,他正忙著查看各個釀酒設備的運行狀況。
走進凱緣春生產車間,酒香彌漫撲鼻來。這里,年產發酵型藍莓紅酒1000噸、產值約6000萬元,在粵港澳大灣區很有市場。
藍莓是凱里市縣域特色優勢農業主導產業,以凱里市碧波鎮為核心產區。目前,當地已建成藍莓基地1.82萬畝,掛果面積0.73萬畝。包括貴州藍美食品等多家龍頭企業匯聚于此,精深加工產品——藍莓果酒、藍莓果汁、藍莓酵素等相繼投放市場,從種植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產業產值逐年攀升。
精深加工是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像凱里藍莓一樣,建強產業鏈走出大山的還有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鎮弄苑村的佛手瓜。
在弄苑村佛手瓜交易中心,這一原生態美味通過物流快捷運往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實現了山里種、海邊賣。“全村家家戶戶種,有的人專門跑銷售。”弄苑村村委會主任汪昌介紹,這幾年,當地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相繼建成冷庫、交易平臺等基礎設施,帶動了全縣種植,目前該縣種植面積已超過5萬畝。同時,還引進一家廣州企業協助銷售,在廣州開設了5家直營店。隨著弄苑村佛手瓜在行業內名聲漸起,該村還與省外59家批發檔口達成代銷合作,銷路越來越寬。
借粵黔協作東風,惠水縣又積極引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相繼推出佛手瓜護肝飲品等新品。目前,當地正聯合廣州一科研團隊開展攻關,要為佛手瓜產業提質升級插上“科技翅膀”。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貴州辣椒、茶葉、中藥材等一批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相繼從“單一種植”走上了“接二連三”的發展之路,通過提升加工轉化率來提升附加值,農業產業加速融合升級,有力推進了我省農業現代化進程。
集群化發展闖出條條新路
眼下,畢節市大方經開區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精深加工新廠區里,天麻酒、天麻膠囊等天麻產品無菌化、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
“在政府支持下,我們已建成兩個加工廠。”該公司總經理文平介紹,公司初加工和深加工生產線的建立,帶動了當地種植仿野生天麻1.3萬多畝。
近年來,大方縣大力擦亮“中國天麻之鄉”名片,爭取資金建設加工生產線,并建成天麻交易中心。如今,大方天麻種植面積已達4萬余畝,擁有種植經營主體138家,精深加工產品30余個,備案食用產品23個,今年預計綜合產值可達6.25億元。
清水江畔,黔東南州麻江縣明洋食品有限公司釀造車間里,3萬多個酸湯發酵壇(罐)年發酵(存儲)酸湯23000余噸,酸湯火鍋底料、酸湯粉等系列美食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市場。
目前,黔東南州生產許可證在有效期內的酸湯企業有20家,生產線58條,年產能達15萬噸以上。一個集現代農業、加工生產、物流配送、餐飲服務、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凱里酸湯”百億產業集群已在黔東南形成。
黔北腹地,多家全國知名新茶飲原料加工廠落戶湄潭,僅貴州春水堂茶葉有限公司就簽下了100余家品牌公司、10萬余家門店的長期合作訂單,把湄潭茶原料送往全國各地。
市場需求旺盛,湄潭茶葉加工企業快速增長壯大,目前已形成了以湄潭經濟開發區、湄江街道核桃壩村、興隆鎮紅坪工業園區、永興鎮工業園區等為核心的企業集群。企業集群化發展又讓電、路、水等基本要素配置形成優勢,大幅度提升了湄潭茶葉加工效能,讓湄潭茶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
得益于專業化生產、集群式發展,貴州建成“世界抹茶超級工廠”、抹茶出口全國第一,成為世界高品質綠茶重要產區;貴州黃牛肉頻頻出圈走紅,潮汕牛肉火鍋使用的牛肉80%來自貴州;還有辣椒、刺梨、藍莓等農特產品產業規模躍居全國第一,貴州辣椒指數成為全國各地辣椒交易的“風向標”……
品牌強農戰略取得積極進展
在11月底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41家貴州企業攜29個區域公用品牌的300余款產品參展,展現了“貴品出山,入粵進灣”的新形象,多家農業企業還與粵港澳大灣區采購商簽下合作協議,合同金額超3.46億元。
此次農交會開幕當天,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公布了本年度新批準的82個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關嶺黃牛、黔北麻羊、大方天麻、雷山銀球茶入選。自農業農村部啟動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以來,我省培優提強,積極申報,都勻毛尖、遵義朝天椒、興仁薏仁米、修文獼猴桃、麻江藍莓、三穗鴨等先后于2022年、2023年入選,加上本次入圍的4個品牌,我省已有10個區域公用品牌進入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累計數量全國第6、西南第1。
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把農業品牌建設作為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助力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大力構建省市縣三級農業品牌建設工作體系,收錄儲備,并指導建設全省區域公用品牌185個。
企業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并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品牌賦能是一個關鍵舉措。近兩年,我省以全國精品品牌為引領,以省級公用品牌建設為龍頭,以特色優勢品牌為支撐,農業品牌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接二連三”,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