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五進”:十年深耕再出發
12月10日,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文化“五進”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涇陽舉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及各級相關部門領導、涉茶組織代表、專家學者等,深入學習貫徹“三茶”統籌發展理念等重要指示精神,回顧總結近年來茶文化“五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研究探討如何深入推進這項茶文化推廣普及的系統工程,進一步發揮中華茶文化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助推茶產業、茶科技發展上的積極作用。
經驗交流會現場
如何推進茶文化“五進”工作
涇陽縣以茶會客,強勢宣傳茯茶文化。全縣各級單位以茯茶為接待用茶,在辦公區域設置飲用點,讓干部和來訪客人深入了解涇陽茯茶,成為其宣傳大使;陜西省茶文化研究會組織評選省茶文化終身貢獻獎,為陜西茶文化樹立榜樣。著名茶文化教育專家林治、大唐文化領軍人丁文等專家先后獲評,推出一批茶文化著作,為挖掘陜茶文化歷史奠定了堅實基礎;山東省茶文化協會充分發揮少兒茶藝專委會和女子茶修專委會的作用,為莘莘學子開啟了解傳統文化的新窗口。通過走進各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講授茶文化知識,為學生們埋下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會議現場來自山東、四川、廣西、浙江、甘肅等地的代表交流了茶文化“五進”工作的經驗做法,相互學習、相互借鑒、集思廣益,共同推動茶文化“五進”工作的深入發展。
為何要堅持推廣茶文化“五進”
茶文化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從小處看能影響一個人,而往大處看可能影響一代人。“傳播茶文化,我是全家總動員。”茶文化傳播大使王霏說,她的親弟弟8歲開始習茶、女兒4歲起跟她出國開展茶文化交流活動、“我先生十幾年來支持我的工作,學習茶文化,現在成了國家高級評茶技師。目前我還培育了一支近70人的師徒制隊伍,共同傳播茶文化,傳承茶藝術,傳遞茶薪火。”又比如,在浙江杭州,有一個堅守了47年的“最美涼茶攤”,這些年來,在上城區茶文化研究會的帶領下,50家單位2000余人參加奉茶志愿活動,服務人次超3萬人,彰顯了茶文化中的仁愛和分享精神。再比如,甘肅省茶葉流通協會積極開展中國茶“世界語”茶文化國際交流活動,走進國際學校,為國外師生講授中國茶文化。一個人、一節課、一個涼茶攤、一次暖心服務……在一個個小的支點里,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跨越年齡、跨越國界,在人與人之間流淌、傳播。
2014 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浙江提出茶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的“四進”工作要求,2016 年又在總結浙江各地茶文化普及創新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增加茶文化“進家庭”的新內容,形成大力推進茶文化 “五進”的工作格局。十年來,通過推廣茶文化“五進”工作,各地茶研會、茶行業協會、茶企、學校等,結合當地實際、立足自身條件,積極探索、投身實踐,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和新式做法,有力地推動了茶文化融入社會,走進百姓。
“一個人會喝茶,首先要知茶、懂茶、愛茶,然后才會泡茶、品茶。實踐表明,機關、學校、企業、社區、家庭已經基本涵蓋了茶的主要消費群體和茶文化的基本受眾。”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共杭州市委原副書記張仲燦說,在茶文化“五進”工作推廣過程中,各單位組織立足自身,充分發揮組織優勢;聯動各方,著力推進以點帶面;創新載體,積極拓展傳播渠道,為助推我國茶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和智慧。
十年,成果頗豐。下一個十年又該如何繼續前行?張仲燦指出,這項工作,有三點必須堅持:一是堅持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根本指導,堅定不移做“三茶”統籌發展理念等關于茶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忠實維護者、積極宣傳者、用心研究者、赤誠踐行者、全力推動者。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宣傳思想。茶文化“五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要始終堅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開展茶文化“五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堅持以守正創新為核心,在傳承中不斷蝶變。茶文化“五進”工作在守正的基礎上,要“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要“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這樣才能“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中國茶文化,取其精華,不斷蝶變。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