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兩頭烏”和火腿兩大產業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12月8日,首屆中國四大名豬發展研討會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作為中國四大名豬之一,近幾年,金華“兩頭烏”跑出了高質量發展加速度,也進一步推動了金華火腿的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全市“兩頭烏”能繁母豬存欄6200余頭、出欄6.7萬頭,同比分別增長28%和53%,火腿產量穩步提升,年生產火腿350萬條,其中以金華“兩頭烏”為原料的金華火腿達3萬條,同比分別增長33%和200%;今年上半年,金華“兩頭烏”能繁母豬存欄6700余頭,商品豬出欄4.1萬頭,同比分別增長9%、50%;金華火腿產量187萬條,其中以金華“兩頭烏”后腿為原料的金華火腿6.2萬條,同比分別增長19%、106%。
金華“兩頭烏”有著1700多年養殖歷史,其后腿是制作金華火腿的絕佳材料。然而,由于“兩頭烏”豬生長速度慢、養殖成本高、瘦肉率偏低等原因,長期以來,金華“兩頭烏”產業艱難發展,金華火腿發展也面臨種種瓶頸。為加快推進金華“兩頭烏”和金華火腿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金華市委、市政府去年專門成立工作專班,推動兩大產業振興。
良種繁育是金華“兩頭烏”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保種繁育工作事關產業振興根基。金華家農兩頭烏種豬場是省級種質資源保護單位、一級種豬場,豬場負責人陶志倫已從事兩頭烏選育保種40年,“即使長得慢一點,我們也要把老祖宗留下的豬種保下來,這是歷史使命。”陶志倫深有感觸道。目前,該農場存欄金華豬能繁母豬200多頭,公豬12頭,總存欄2200頭,年出欄3000多頭金華豬Ⅱ系純種種豬及商品豬。
圍繞種業安全,金華加強3個種豬場建設,籌建種質資源庫,進一步夯實種業發展基礎,并依托浙江大學在全國率先開展地方豬數字保種庫建設,建成“兩頭烏”數字保種庫、資源鑒別方法平臺(特征SNP庫)各1個,依托浙江省農科院建立兩頭烏冷凍體細胞庫1個,依托南京農業大學建立兩頭烏冷凍精液庫1個。此外,依托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和金華市農科院的科研力量,金華還成立“兩頭烏”遺傳育種與改良實驗室,重點在金華豬優質種質資源挖掘利用、金華豬規模養殖標準化體系構建、金華豬肉品質分析及產品開發等方面開展應用基礎性研究。
“目前,‘兩頭烏’保種已從保種場單一保種狀態,轉變為保種場、備份場活體保種和遺傳材料保存及生物科技創新研究等多層次的保種體系。”金華市農業農村局畜牧農機發展中心主任祝蘇武說,到2027年,全市計劃建成金華兩頭烏保種場(種豬場)6個,核心種群數量穩定在2000頭以上;新(改擴)建兩頭烏規模養殖場20家以上。
浙江華統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內最大的綜合肉類生產基地。近年來,“華統”深耕生豬產業鏈,加快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深入推動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及屠宰、家禽養殖及屠宰、肉制品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構建。截至目前,該企業已建成18個現代化樓房養豬場,年生豬出欄產能可達300萬頭,可年產80萬條火腿。今年,華統肉制品及預制菜加工改造提升項目被列入市級重大項目。
拉長產業鏈,接“二”還要連“三”。聚焦農文旅融合強鏈補鏈,金華推動產業與動漫游戲、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科普互動、餐飲康養等深入融合,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熊貓豬豬·金華兩頭烏”國際牧場打造兩頭烏IP,開發了三大系列一百余種產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園至今,已吸引超200萬人次參觀,單日入園最高達1.2萬人次。當前,總投資5億元的“熊貓豬豬樂園”二期項目正火熱建設中,打造觀光工廠、“兩頭烏”產業研究院、共創共富館等新景點,建成后既可以豐富牧場業態,還能提升金華兩頭烏產品產能,進一步推動牧場全產業鏈升級。
“保護好、運用好這一地理標志,才能發展品牌經濟,助力產業振興。”金華市推進金華兩頭烏和金華火腿產業振興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說,全市將加強傳統工藝技藝保護和創新,強化標準體系建設,以銷售端突破引領全產業鏈發展,開發形成多元產品體系,建成全國著名高端豬肉供應地,推動“金華火腿”公共品牌成為國內第一火腿品牌。
今年夏天,金華市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門店里,既有火腿咸香,又有冰淇淋甜味的火腿冰淇淋成了搶手貨。“我們團隊經過近一年的研發以及一系列嚴格的品質測試,打造了這款創意產品。”金字火腿總工程師馬曉鐘說,市場監管部門明確的32個大類的食品中,有17類可以與火腿結合,后續將推出火腿八寶粥、火腿豬蹄凍等跨界新品。
根據計劃,到2030年,金華“兩頭烏”產能達到100萬頭以上,地方種豬占比25%以上,出欄量占浙江本土豬種50%以上,火腿產量達到600萬條以上,兩大產業合計產值達到120億元以上、品牌價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