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志產品“保衛戰”
編者按:一方水土,一方地產。地理標志產品濃縮著一個地區的資源優勢,是土特產中的精品,價格也往往高出其他同類產品不少,因此難免會被一些不法分子覬覦。那么,侵犯地理標志產品權益要承擔什么后果?應該采取哪些手段保護地理標志產品聲譽?記者采訪了天津、河南兩地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實例,以期幫消費者明辨真偽、為各地提供借鑒。
“沙窩蘿卜”保衛戰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婧 繆翼
4168元買了一根蘿卜!11月18日,從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的暖棚里拔起的第一根沙窩蘿卜在第十七屆沙窩蘿卜文化旅游節上經拍賣落槌成交。這一活動的開展意味著今年的暖棚沙窩蘿卜開賣啦!
沙窩蘿卜是地理標志產品,素有“賽鴨梨”的美譽,是天津特產,其核心產地在辛口鎮。“沙窩蘿卜生吃最好,口感類似水果。”當著記者的面,辛口鎮蘿卜種植大戶郭芝振一邊介紹一邊在自家暖棚里拔了一根蘿卜,用小刀輕輕一劃,蘿卜表皮瞬間裂開,汁水涌出。“這個品種叫‘天星二號’,咬一口脆生,口味清甜、微辣,水分還足。”
記者了解到,一斤沙窩蘿卜的售價大約在5元到7元之間,而其他普通青蘿卜則一般每斤2元到3元。看似差不多的青蘿卜,價格卻相差1倍,這讓扛著“金字招牌”進入市場的沙窩蘿卜難逃“李鬼”困擾。隨著沙窩蘿卜進入銷售季,辛口鎮又像往年一樣碰上了品牌維權問題。“有農戶向我們反映,市場上出現了外地蘿卜冒充沙窩蘿卜的現象,我們剛剛發出征集售假線索的公告。”辛口鎮副鎮長高巖表示。
其實,為了避免消費者遭遇“蘿卜坑”,辛口鎮采取了一系列維護沙窩蘿卜區域公用品牌的措施:出臺管理辦法,制定品質標準;授權當地農戶和合作社生產沙窩蘿卜,要求其在產品包裝上印刷沙窩商標、地理標志專用標志、防偽碼等方便消費者辨識;與專業律師團隊合作,在全國發起打假維權的訴訟……
假沙窩蘿卜“掛羊頭賣狗肉”
“沙窩蘿卜是大家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但是,近期我們發現有個別人利欲熏心,公然從其他省份采購青蘿卜到我們鎮裝箱售賣。鄉親們,他們這種行為,謀取不當利益是小,損害沙窩蘿卜品牌形象是大……希望鄉親們抓緊行動起來,拿起你們的手機,用照片和視頻把這些不法行為記錄下來、舉報上來……我們也會根據您提供的有用線索,予以一定獎勵。”這段話就出自辛口鎮發布的征集售假線索公告。“這也是無奈之舉,市場上假冒的沙窩蘿卜屢禁不止。”高巖介紹,已有群眾提供線索,目前還在核實中。
郭芝振開辦的合作社種植著150畝沙窩蘿卜,他最近在某平臺的直播間當主播賣蘿卜。“最近賣得比較火的是‘天星二號’,一箱9斤總價為69.8元。我每天直播三四個小時,能賣出300單左右,平均一分鐘就有一單。”老郭談起自己的生意喜笑顏開。然而,一聊到假冒沙窩蘿卜的“李鬼”現象,老郭的眉毛擰成疙瘩,“我碰上過好幾次。有一次,客戶在直播間留言說買的蘿卜不好吃,我本來想給他退款,但他說自己買的蘿卜是8斤裝的,包裝上也沒商標。我一聽才知道他買到了假冒沙窩蘿卜,我家的產品都是9斤裝,包裝箱上也印著商標和我本人的照片。客戶說他是通過某平臺的搜索功能找到的直播間,那個直播間掛著我的照片做頭像,主播稱銷售的是正宗沙窩蘿卜,還是我種的,您說多膈應人。”
11月中旬,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以“沙窩蘿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眾多果蔬網店在賣沙窩蘿卜,單價從兩三元到七八元不等。記者隨機選取了一家名為某柱果蔬的店鋪,選擇商品“正宗天津沙窩蘿卜”下單,商家宣稱產品是正宗的沙窩蘿卜,發貨地也為天津市。5斤蘿卜總價13.51元,單價不到3元。待商家發貨后,客服向記者承認該蘿卜并非產自辛口鎮,而是產自天津的另一個區縣。蘿卜到貨后,記者發現是用簡易紙箱包裝的,紙箱上無任何商標,蘿卜口感缺少沙窩蘿卜獨特的脆甜。記者在辛口鎮采訪時了解到,正宗沙窩蘿卜的包裝箱上都有沙窩商標和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而且會用辛口鎮統一發放的防偽碼貼紙封口。
郭芝振給記者算起了成本賬:辛口鎮的大棚流轉費比附近其他鄉鎮高,近兩年優質水果蘿卜的種子價格也比較昂貴;當地政府對沙窩蘿卜品質提出要求,一根符合要求的蘿卜需經過精挑細選,產品淘汰率不低。“一畝大棚每年的流轉費為三四千元,本地的人力成本也很高。為了保證蘿卜品質,我們使用的都是優質水果蘿卜種子,一斤種子價格從1200元到2800元不等。假沙窩蘿卜的零售價往往低于我們的生產成本,對我們的產品銷售影響很大。”郭芝振表示。
給正宗沙窩蘿卜設置“五標一碼”
“沙窩蘿卜指的是產地為辛口鎮、達到一定品質的蘿卜。辛口鎮2024年的蘿卜種植面積為7000畝,產量約6000萬斤。其他地區的種植戶哪怕是用和辛口鎮種植戶同樣的蘿卜種子、相同的種植方法進行生產,其產品也不是沙窩蘿卜。”高巖表示。
沙窩蘿卜為何獨特?“辛口鎮的土質為蒙金土,土壤上層的質地以砂質為主,透水通氣良好,下層質地偏黏,可起到保水托肥作用,很適合蘿卜生長。其他地區雖然可以復刻種子和種植方式,但本地獨特的土質和氣候條件不能模仿。”辛口鎮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蔡國家介紹。
2007年,辛口鎮相關單位為新鮮蘿卜產品申請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沙窩”。2021年,沙窩蘿卜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認證。
為了保證沙窩蘿卜的品質和獨特性,堵住“山寨版”沙窩蘿卜的侵權,辛口鎮出臺了《“沙窩蘿卜”區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沙窩蘿卜注冊商標實行申請授權制度。獲得授權的生產實體要保證使用沙窩蘿卜商標的產品在辛口鎮地域生產;產品的品質特征為肉質根呈圓柱狀,長20~30厘米,直徑6~9厘米,單重0.5~1公斤,表皮綠色光滑,皮薄,肉色翠綠,味甜辣可口,多汁無渣。據悉,目前辛口鎮已授權50余家農戶和合作社生產正宗的沙窩蘿卜,并定期對其產品進行檢測。
那消費者如何辨識正宗沙窩蘿卜?“我們要求授權戶生產的正宗沙窩蘿卜包裝上必須有‘五標一碼’,即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識、‘津農精品’標識、沙窩蘿卜商標、‘沙窩’字形標和防偽碼。未經授權的本地農戶自產自銷當地生產的新鮮蘿卜產品,沒有以上‘五標一碼’不算侵權。但銷售者要是明知不是辛口鎮本地蘿卜還當沙窩蘿卜賣,這就屬于侵權行為。消費者從各平臺上購買時,認準產品‘五標一碼’更有保障。”高巖介紹。
律師團隊掀起全國沙窩蘿卜維權戰
為了有效打擊網上愈演愈烈的假冒行為,辛口鎮相關單位與兩個律師團隊簽訂維權合約,授權律師團隊在全國范圍內代理涉沙窩蘿卜的商標權維權案件。
“目前,我們團隊在訴的涉沙窩蘿卜商標權維權案件為50余件。從訴訟情況來看,線上侵權的方式較為集中。主要形式為網店或直播間銷售普通蘿卜時,在商品名稱及宣傳中使用‘沙窩’字樣,這種‘搭便車’的行為是商標法第57條所明確的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律師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從律師團隊提供的一份已生效的判決中看到,山東某合作社在網上銷售產地為山東省某縣的蘿卜時,在網頁上顯著位置標注“沙窩”字樣,被辛口鎮相關單位起訴。在法庭上,該合作社辯稱,山東省某些農村地區將沙地叫作沙窩,雖然原告注冊了沙窩商標,但不能妨礙其他人合理使用“沙窩”字樣。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合作社的行為構成對沙窩商標持有人權益的侵害,判決被訴合作社賠償2萬元。
根據律師團隊的總結和梳理,目前沙窩蘿卜維權訴訟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三方面——取證難、調解難、判賠數額低。首先,蘿卜具有上市期短且銷售渠道眾多、范圍廣泛的特點,律師發現侵權線索難,固定侵權證據更難;其次,大部分侵權人錯誤地認為沙窩蘿卜是一類蘿卜或者“沙窩”是一個常見詞,商品名稱中或產品描述中使用“沙窩”字樣不構成侵權,致使調解工作難以開展;最后,蘿卜價格不高,維權案件的賠償金額偏低,所獲賠償難以覆蓋維權成本。
與此同時,高巖告訴記者,打擊假冒沙窩蘿卜的執法也存在一定難度。有的商販用普通紙箱包裝自己的產品,只在吆喝時向消費者承諾售賣的是正宗沙窩蘿卜,執法人員在檢查時他們則矢口否認曾打過沙窩蘿卜的旗號;有的雖然用印著“沙窩蘿卜”字樣的紙箱和膠帶來包裝蘿卜,但他們在運輸時將蘿卜和包裝紙箱分開放置,一旦遇到執法人員檢查,他們就說紙箱不是用來裝車上外地蘿卜的,而是為了到本地進貨才準備的。“執法人員要想對他們進行處罰,就得拍攝到他們從吆喝、進行包裝、到把蘿卜遞給消費者的全過程,這得派臥底才能實現吧?我們發布公告也是為了和群眾一起收集證據。”高巖說。
雖然面臨挑戰,但辛口鎮政府將加大維權力度,持續打好沙窩蘿卜品牌“保衛戰”。
檢察建議促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規范使用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婧
河南省溫縣被譽為“懷藥之鄉”,當地的鐵棍山藥是地理標志產品,并于2018年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明,當地相關單位成功注冊溫縣鐵棍山藥證明商標。今年7月,溫縣人民檢察院發現,溫縣鐵棍山藥地理標志保護存在不規范情形,影響了溫縣鐵棍山藥的品牌信譽和產業發展。為此,溫縣人民檢察院向該縣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對市場上這些侵犯地理標志產品權益的行為進行依法處理和引導。近日,溫縣相關行政機關對檢察建議予以回復。
今年5月,溫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在當地數個山藥交易市場進行走訪,發現市場上有亂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假冒地理標志產品等情形。縣域內多家商戶存在無授權違規使用或者有授權錯誤使用過期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行為。商戶告訴檢察官,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鐵棍山藥包裝盒為商戶從包裝零售店購置,商戶對于包裝盒上的各類標志認知度較低,不了解使用規則與標準。同時,各個電商平臺上的店鋪也存在冒用、錯用溫縣鐵棍山藥地理標志的情況。針對上述問題,溫縣人民檢察院于2024年6月7日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
檢察機關通過調取相關數據、發放調查問卷、查詢線上平臺銷售情況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地理標志的授權使用情況與現狀。為了更深入探討問題,檢察院組織召開了座談會,邀請相關工作人員就本案的專業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7月16日,溫縣人民檢察院向相關行政單位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相關行政機關引導地理標志規范使用,促進生產經營者樹立知識產權意識;對于隨意更改專用標志、圖案、色值等違法行為依法依規處理;豐富宣傳方式,做好地理標志知識宣傳推介;探索建立溫縣鐵棍山藥質量追溯、檢測系統,從源頭上注重地理標志產品質量;加大地理標志保護監管力度,定期開展保護溫縣鐵棍山藥品牌的專項聯合行動,對侵權行為積極核查并依法處理;建立有獎舉報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推動制定有效管理辦法和統一質量標準體系。
接到檢察建議后,相關行政機關在全縣開展了溫縣鐵棍山藥證明商標及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規范使用專項檢查,發現個別商戶存在使用過期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以及產品宣傳的廣告語不規范等行為,現場責令商戶改正。該行政機關還聯合檢察院召開了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及商標印制企業座談會,并對前期發現問題的用標企業、包裝箱印刷企業和包裝箱銷售企業進行跟進監督,督促整改。
為了規范網絡上亂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進行引流的情況,溫縣相關行政機關組織執法人員對網絡平臺進行了排查,責令違規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經銷商撤銷圖片背景中的標志,同時召集15家用標企業召開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培訓會。
近日,溫縣相關行政機關已將整改情況回復縣人民檢察院。“我們最近剛回訪了以前有違規用標問題的企業,目前整改效果已經凸顯,涉案企業已在產品包裝上規范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檢察官表示。
鏈接:涉地理標志產品主要侵權行為
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產品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產品。包括本地區種植、養殖的產品,或者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者部分來自其他地區,并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加工的產品。生產者對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有使用權,即在產品包裝及宣傳等商業活動上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標明其產品為地理標志產品。
在實踐中,涉地理標志產品的侵權行為集中在以下幾種類型:在產地范圍外的相同或者類似產品上使用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的行為,比如將其他地區生產的蘿卜當沙窩蘿卜出售;在產地范圍外的相同或者類似產品上使用與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相似的名稱的,比如將普通蘿卜產品命名為“莎窩蘿卜”,讓消費者誤會是知名產品沙窩蘿卜;將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用于產地范圍外的相同或者類似產品上,即使已標明真實產地,或者使用翻譯名稱,或者伴有如“種”“型”“式”“類”“風格”等之類表述的,比如用“沙窩型蘿卜”“鐵棍類山藥”來宣傳非核心產地的類似產品;在產地范圍內不符合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和管理規范要求的產品上使用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的;產品上冒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偽造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將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作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使用,比如將自己的種植合作社注冊為“沙窩蘿卜合作社”。
解讀人: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律師 鄭鵬 實習律師 王禹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