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兩翼”展翅飛——赤壁市青磚茶產業發展觀察
赤壁茶韻傳千年,青磚茶香飄萬里。古城赤壁不僅有家喻戶曉的赤壁之戰,作為萬里茶道的源頭城市,也有著上千年的產茶歷史,尤以青磚茶久負盛名。
近年來,赤壁市持續挖掘和利用優勢資源,將青磚茶作為重要特色支柱產業,舉全市之力做大做強做優。?
日前,記者走進赤壁市,在裊裊茶香中,品味該市如何深入挖掘“三茶統籌”內涵——以茶產業為“主體”,以茶文化、茶科技為“兩翼”,通過文化、科技兩翼助力青磚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傳承茶文化——
從“茶道源頭”到“羊來茶往”,穿越千年赴一場文明之約
初冬時節,走進被譽為“歐亞萬里茶道源頭”的赤壁羊樓洞古鎮,青石板鋪就的古街小巷,兩旁茶樓林立、商鋪錯落,電報局、厘金局、官錢局等古跡依舊,歷代運茶的“雞公車”碾出的車轍痕歷歷可見……
“遙想當年茶馬古道該有多繁榮”“處處都透出歷史的沉淀與文化的韻味”“真不愧為世界茶業第一古鎮”“聽說極盛時有茶莊200余家,人口近4萬”……石板街上、博物館中、茶莊里,游客來來往往,談笑風生,或沉浸體驗,或拍照留念,或品味經典。
“羊樓洞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萬里茶道申遺推薦點之一。”赤壁市茶產業鏈工作專班辦公室負責人孫永平介紹,赤壁市正以申遺要求為標準,在做好遺產保護的同時,積極開展價值挖掘、闡釋和展示利用,讓文物活起來。
去年6月,羊樓洞港被納入湖北省5個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點,赤壁市搶抓機遇探索“守護一庫清水、培育一個產業、打造一片田園、繁榮一座小鎮”,吸引了大量鄉親返鄉,開起了傳統茶莊、新式茶飲、油紙傘、漢服旅拍、民宿等各類店鋪,一度沉寂的古街重現繁華。
赤壁億豐和號青磚茶專賣店老板游志剛,此前在上海從事冷風機行業工作,回到家鄉羊樓洞后在古街上開起了茶莊,潛心鉆研青磚茶文化。他每天一邊賣茶,一邊為游客沏茶、向游客講述赤壁青磚茶的歷史,樂在其中。
為了營造濃厚的青磚茶文化宣傳氛圍,赤壁市組織團隊對赤壁青磚茶文化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先后出版了《品味青磚茶》《茶藏天下》等赤壁青磚茶歷史書籍文獻,出品了《我和赤壁青磚茶的故事》《茶葉標準》《青磚茶的前世今生》《做大做強赤壁青磚茶》等宣傳作品。
最讓赤壁人津津樂道的是“羊來茶往”的佳話,赤壁青磚茶被當作國禮相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蒙古國向中國捐贈3萬只羊,湖北向蒙古國回禮中的3萬塊青磚茶產自赤壁。
連續舉辦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組織茶企參加國內外茶文化交流活動,邀請文化名人前來采風寫生,推出茶文化主題旅游產品……如今,在各方力量的加持下,赤壁青磚茶文化聲名遠播,即使是尋常日子,前來探尋茶源、體驗茶文化的游客也絡繹不絕。一到節假日,更是出現游客爆棚、摩肩擦踵的盛況。今年五一、十一假期,單日最高游客總數達5萬人次。
湖北省茶業集團趙李橋茶廠技術總監陳軍海,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他在茶廠里出生,聞著茶香長大,對磚茶有著獨特的感情。在開展研發工作的同時,每年向社會普及非遺磚茶制作技藝知識,累計在中小學和大專院校、傳承館傳藝2000多人次,同時著力培養更多的代表性傳承人。他說:“要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非遺青磚茶、米磚茶的文化魅力。”
融合茶產業——
從“一片葉”到“一杯茶”,跨越時空蹚出一條發展之路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走進赤壁的萬畝茶園,雖然不見茶樹萌發新芽,卻依然是一片綠意蔥蘢、生機勃勃的景象。
“良種是茶業生命力旺盛的基礎。”湖北茶發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召華告訴記者,自2022年以來,赤壁市加快推進茶樹品種改良,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優質低氟良種,先后改造低產低效茶園近2萬畝,畝增產青磚茶原料鮮葉200斤以上。
湖北茶發集團成立于2020年底, 全稱為湖北青磚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赤壁整合全市茶產業優勢資源組建的一家國資平臺,旨在引領全市茶企抱團,共舉“赤壁青磚茶”公共品牌,合力開拓廣闊的茶業市場。
張召華介紹,在青磚茶產品加工環節,近年來主要通過設備改造升級,推動清潔化、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僅今年就有10家企業實施技改,新建和改造15條青磚茶生產線。
目前,赤壁市從整個青磚茶生產供應鏈入手,已構建完備的《赤壁青磚茶標準體系》,涵蓋種植、加工、包裝、運輸、流通、溯源以及售后等,整個產業鏈共104個標準。
“茶葉感官審評室對外形、色澤、口感進行評定,前處理室制作小樣方便上機檢測,理化室檢測氟含量,原子吸收光譜室檢測重金屬……在赤壁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龍曉達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黑茶產品檢驗檢測中心。
在這里,赤壁市實現免費“批批檢”:所有茶品在生產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三個環節,每批次由企業送檢,拿到合格的檢測報告才能上市銷售。同時,相關職能部門成立赤壁青磚茶監管中隊,加強對全鏈條全過程的日常監管,確保青磚茶產品質量全面提升。
目前,赤壁市取得黑茶產品“湖北標準”話語權。上半年,共抽檢茶樣300批次,產品農殘100%達到歐盟標準。該市正在積極開展國家實驗室CNAS認證,以便順暢對接歐美等國際出口檢測,補齊赤壁青磚茶出口檢測短板。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赤壁市在人口密集的兩個廣場(高鐵北站廣場、赤壁人民廣場)、三個景區(赤壁古戰場、陸水湖風景區、羊樓洞古鎮),同步開展“茶韻赤壁·愛上赤壁青磚茶”萬人暢飲促消費活動,進一步提升“赤壁青磚茶”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這次對赤壁青磚茶品牌的盛大推廣收獲頗豐:參加現場展示展銷的茶企33家、市內外茶館茶樓、武漢及內蒙古經銷商100余家現場銷售共1500萬元,簽訂意向協議3筆,意向訂單600萬元,意向客戶11個,達成銷售總額超2000萬元。
如今,“赤壁青磚茶”是湖北省級首推重點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新華社品牌工作部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聯合評估數據顯示,“赤壁青磚茶”公用品牌價值已達48.26億元,位列全國第18位,是湖北省唯一進入前20位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
古因茶而興,今以茶富民。截至目前,赤壁市有茶園16.5萬畝,茶企16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在全國大中城市累積設立專賣店500余家,全產業鏈綜合產值已超過170億元,帶動從業人員3.8萬人、農戶8000多戶增收,戶均年增收1.8萬元。
創新茶科技——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科研成果應用“新”潮澎湃
高精度傳感器精準監測茶田的溫度、濕度、氣壓等關鍵環境參數,智能水肥系統根據土壤濕度和作物生長階段自動優化水肥供給……赤壁市青磚茶未來實踐展示館的智慧茶園專區,茶園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讓人嘖嘖稱贊。
其實,這已經不是夢想。走進萬畝茶園益陽橋分廠智慧茶園,5G+智慧茶園灌溉軟件平臺、茶園環境科技監測、可視農業觀測站及苗情監測、農業植保科技監測等科技感拉滿。工作人員打開手機里的APP,一鍵即可對茶園進行自動灌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防治等相關操作。
目前,赤壁市范圍內的所有茶園實施了綠色防控,毛茶原料、鮮葉原料全部達到歐盟標準。今年,還動員了5家企業申報認證了1150畝低碳茶園,嚴格執行國家環保要求。
羊樓洞磚茶現代化壓制生產車間內熱氣騰騰,一股濃郁的茶香撲鼻而來,幾只巨大的機械臂來回操作自如,偌大的生產車間只有3名工作人員負責上料、卸模、修剪四邊等工作。在這里,生產效率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傳統大板磚生產線每90分鐘可以生產400片磚茶,每條小顆粒改良裝生產線日產1噸。
從種植到施肥、采摘;從殺青到揉捻、曬青;從渥堆發酵到壓制、烘干……拿起手機掃描市面上任意一款赤壁青磚茶產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每個環節的操作時間、操作人、操作描述等信息一目了然。
滿滿“科技感”的可不止這些。在未來實踐館的大數據駕駛艙內,毛茶加工、磚茶生產、茶產品流通信息詳細;數字茶園、壓制車間、傳送車間、包裝車間等畫面清晰;青磚茶銷售分布、新式茶飲銷售統計、茶類衍生品銷售統計數據動態更新……
供應鏈創新驅動下,科研成果應用“新”潮澎湃。一大批企業先后以青磚茶為基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積極探索新賽道。目前,赤壁青磚茶已開發出茶飲料、茶食品、茶醫藥、茶服裝、茶日化等百余類300多種衍生產品,全省開設青磚茶新茶飲店突破30家。
以湖北茶發集團研發的一款無糖青磚茶飲料“茶小開”為例,該產品進入原料供應鏈平臺,在中石化1800家易捷店銷售,僅5個月實現單品終端銷售額達2200萬元。
與上海交大合作開展的赤壁青磚茶茶制品應用及智能化加工研究項目,獲科技部立項實施;“青磚茶加工關鍵技術與創新”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鑒定總體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赤壁青磚茶數控發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近日,湖北茶發集團校企合作喜訊連連。
“秉持‘傳承茶文化、融合茶產業、創新茶科技’發展理念,持續深化與高校合作,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充分發揮雙方優勢資源互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為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張召華堅定地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