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茶香飄振鄉村 ——福建省武夷山市踐行“千萬工程”顯成效
近日,世界旅游聯盟發布《2024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共50個),福建省武夷山市推薦的《五夫鎮:農文旅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成功入選。該案例充分展示了旅游業在推動武夷山市鄉村振興、促進創業就業等方面的突出貢獻。
用足用活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近年來,武夷山市全面踐行“千萬工程”,按照“四重五好六美”要求,以“月談季推年評”工作機制為抓手,戰略上久久為功,戰術上只爭朝夕,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走出了一條“三茶”助力、文旅賦能、“村播”加持的閩北鄉村振興之路。
提升和美鄉村顏值,文旅融合有路徑
武夷占盡人間美,愿乘長風我再來。武夷山市地處閩北,是世界“雙遺產”地,首批國家公園。這里景色優美,文旅資源豐富。文旅助力鄉村振興成為這里的“硬核”動作,市里創新成立武夷山環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沿線聯村黨委,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聯營發展模式。
星村鎮全鎮擁有生態茶園6.35萬畝,是世界紅茶發源地。鎮上高標準完成燕子窠“三茶”館建設,打造“茶言精舍”等11個研學教學實踐基地,結合制茶技藝體驗、國家公園探秘主題,推出濱水茶香徑游步道,提升改造正山堂等30余個茶空間、茶莊園項目,讓游客紛至沓來。
五夫鎮以農業產業為基礎、朱子文化為靈魂,圍繞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主線,推進和美鄉村“1+1”建設,以興賢村為1個示范村,串聯五夫、五一、興賢、翁墩、典村等環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的5個村,打造1條鄉村振興精品線路,“串點連線成片”,著力建設優美五夫、和美五夫、富美五夫,全域推進鄉村振興。今年1至11月,到該鎮旅游、研學的游客達83萬人次。
上梅鄉是宋代著名詞人柳永的故里。該鄉以推介白水文化助推文旅,謀劃2億元柳永文化園項目啟動。圍繞和美村莊建設,將環帶沿線山、水、林、田、路、村莊作為整體景觀打造。在風景道荷墩村一重山流轉230畝林地進行規模化花化彩化,種植山櫻花、紫薇、木芙蓉、梅等觀賞性樹種;同時在荷墩村連片流轉農田317.5畝,邀請專業人員進行規劃設計,有計劃耕種,打造“四季無閑田,季季有風景”景觀。
吳屯鄉積極推進農文康旅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后源村高山梯田的自然資源稟賦,融合農耕文化和鄉土文化,引進問稻心田康養文旅項目,打造高端民宿自駕游休憩地和傳統農耕農事體驗基地。這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稻花漁網紅打卡地。
武夷街道下轄的下梅村是萬里茶道起點,旅游資源豐富。他們從推進文物活化利用入手,爭取2000余萬元文保資金,完成下梅村的鄒氏家祠、大夫第、參軍第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沿街立面、護欄修繕。圍繞構建萬里茶道起點支撐,助力萬里茶道“申遺”,立足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引領村民維護下梅旅游環境形象,增強共建美麗家園的行動自覺,增強游客對萬里茶道起點精神家園的共識。
突出生態資源優勢,“三茶”統籌有樣板
“閩中茶品天下高”。武夷山市是我國茶葉的重要產地,“萬里茶道”起點,以武夷大紅袍、正山小種等為代表的茶葉品牌名揚天下。
“要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文章做好。”武夷山牢記囑托,立足實際,突出生態優勢、搶抓“三茶”統籌機遇,圍繞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三茶”統籌發展要求,讓環境得綠、農戶得利,努力把茶產業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該市創新發展模式,探索“以茶興農”途徑,引導企業創新聯結機制,建立“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以及“合作社+茶農+互聯網”的運作模式,扶持茶葉專業合作社做強做大,改變了過去茶農“單打獨斗”的零散經營,實現了“抱團取暖”局面,全市已經成立茶葉合作社140家。
星村鎮全鎮擁有生態茶園6.35萬畝,是武夷巖茶第一鎮、世界紅茶發源地。該鎮以做實茶科技助力茶產業發展。發揮廖紅等科特派團隊示范作用,全面推廣“綠肥+有機肥”生態茶園,建成全省首個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全鎮茶葉產值達7.5億元。
武夷街道亦是武夷巖茶大鎮,11月20日,天心武夷正巖民間斗茶節剛落下帷幕。此次活動報名參賽的茶農茶企500多家,斗茶節是品茗盛宴,也是弘揚茶文化的盛宴。一人一戶一席,村民免費拿出自家最好的茶與茶友分享,厚道、地道、有氣度,通過品茶品出茶外之音,為茶友帶來美好體驗,助力茶產業發展。吸引了眾多世界各地愛好茶文化的游客,斗茶節也為村民增收200多萬元。
在“三茶”統籌發展理念的科學指引下,武夷茶產業已成為推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書寫一片葉子,造福一方百姓的時代新篇。2023年,武夷山茶產業稅收2.13億元,茶葉全產業鏈產值135億元,涉茶鄉鎮10個,村113個,涉茶農民專業合作社140家,農民人均收入中50%來自茶葉,真正實現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因茶振興。武夷山獲批2023年度茶業鄉村振興發展縣域。
緊跟直播電商潮流,“村播”加持有網紅
近年來,武夷山市積極響應中央一號文件“數商興農”工程的號召,緊跟直播電商2.0時代的潮流,全力打造數字電商產業平臺、直播基地,致力于借助“電商入村”的力量推動鄉村振興。
大黎前畬族村地瓜粉絲是網紅土特產。近年來,星村鎮從“三個賦能”著手,推動地瓜粉絲產業發展。一是黨建賦能產業發展。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黎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60余戶村民種植地瓜,種植面積800畝,年產值約300萬元。二是品牌賦能產業增效。由合作社把關品質、優化設計、統一銷售,黎前地瓜粉絲通過福州海關技術中心檢測認定“富硒無公害”,并于2020年注冊“黎畬”公共品牌商標,形成品牌效應。三是“村播”賦能產業提檔升級。打造精美“鄉愁”農特產伴手禮,改進地瓜粉絲產品形態為小份便食包裝及禮盒包裝,通過電商、商超等銷售渠道,洽談當年度的地瓜粉絲訂單量和價格,形成“市場訂單+村民標準化種植+共享廠房標準化生產”的全產業鏈條。
武夷山市鄉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為沈枝丹,是抖音網紅達人,“鄉愁”全網粉絲將近4000萬,主要銷售平臺為抖音、淘寶、快手等線上渠道。公司自有茶葉品牌“丹心可鑒”和食品品牌“鄉愁沈丹”,兩個品牌全網累計銷售額超過3億。鄉愁公司累計創造就業崗位100多個,累計納稅超過1000萬。公司大量收購茶葉、紅糖、桂花等農副產品,帶動當地農民群眾增收,為鄉村振興助力。
鄉愁公司基地先后邀請了諸如“彭南科”“山村小杰”“小田姑娘”等國內知名網紅達人來到武夷山,形成重要的達人驛站。日前,他們與鄉愁沈丹村播團隊開展合作,“小明正能量”“鄉愁沈丹”等抖音大V到五夫鎮開展助農直播帶貨,直播3場交易額就達2400萬以上,帶動五夫農副產品的銷售,實現農村經濟的增長和農民的增收。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