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產業 拓展大市場 ——解讀關鍵詞“打造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岱衢族大黃魚其色如金、肉質鮮美;象山紅美人柑橘外觀艷麗,果肉細嫩;鄞州雪菜清香可口……上月22日至26日,2024浙江農業博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寧波100余家農業經營主體和5家農家特色小吃經營主體帶著1000余種產品亮相。精心布置的展區匯聚地道、優質的寧波特色優勢農產品,受到杭城市民和客商的青睞。展會歷時5天,寧波展區參觀采購者超過32萬人次,每家參展經營主體日均銷售額逾2萬元。
那些帶著濃郁鄉土氣息的“土特產”,事關居民的“菜籃子”和農民的“錢袋子”,也事關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是寧波農業的一張“金名片”。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機制,加強鄉村“土特產”精品培育,打造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一手抓鄉土資源開發,一手抓特色產業培育。近年來,寧波鄉村“土特產”內涵不斷豐富、規模持續擴大、特色更加鮮明,呈現品種出彩、品質出彩、品牌出彩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一方水土中挖掘“土特產”資源,發展特色鮮明的優質農業產業。瞄準新消費需求,全市各地著力培育消費者認可度高、競爭優勢突出、差異發展明顯的名特優新農產品,涌現余姚榨菜、象山紅美人柑橘、奉化水蜜桃、浙東大白鵝、寧海土雞等特色地域品牌。
今年5月,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浙江省第三批名優“土特產”百品榜名單,寧波有11個產品入選。至此,我市入選浙江省名優“土特產”百品榜的產品達到32個。從地域分布上來看,余姚、象山、奉化最多,各占5個。
眼下,在慈城,年糕廠迎來了生產旺季。浸米、磨漿、榨干、磨粉、蒸煮……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工作人員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一條條熱氣騰騰的年糕從流水線上“魚貫而出”。寧波市江北慈城綠禾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紅波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年糕日產量為3000多公斤,農歷新年前日產量將達到高峰,最多能產5000多公斤。
據統計,全市121個鄉村特色產業去年銷售收入共計257.5億元,帶動就業63.1萬人。其中,年產值10億元以上“土特產”6個,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土特產”66個。
余姚市榨菜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浙式榨菜生產加工基地。余姚通過開展“質量興菜”工程,大力推進榨菜加工、流通,引導榨菜產業一步步走上工業化的發展軌道,成功實現生產經營從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同時,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確保農民榨菜銷售無后顧之憂、加工企業無采購之慮。目前,余姚年產榨菜鮮頭逾40萬噸,全產業鏈年產值逾45億元。各類榨菜加工產品層出不窮,成功打入國內外市場。
龍頭“舞”,則產業興。“土特產”要闖出大市場,需要龍頭企業“一馬當先”。寧波深入實施強龍興農工程,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創新聯農帶農機制,與小農戶共創“土特產”良好聲譽、共享“土特產”發展成果。
目前,全市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95家,總資產近千億元、年營業收入逾800億元,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2家,數量居全省第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一年聯結生產基地逾250萬畝,收購農產品及原料近450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逾5萬人。全市涌現“阿拉寧波”“寧海珍鮮”“慈農優選”“南塘河”等一批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覆蓋農產品品類278項。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海通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與合作社、蔬菜種植場等1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牽手,建立海通蔬菜產業化聯合體。該聯合體標準化管理生產加工流程、提供農業相關服務,給近7萬戶農戶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
為了讓“土特產”打入更大市場,寧波舉辦各類產銷對接活動,推動“土特產”“走出去”、消費力量“引進來”。去年底,寧波舉辦首屆農業博覽會,集中推介名特優新農產品5000余種,現場交易額達4280萬元,達成交易意向4.6億元,“土特產”成為各地客商的“搶手貨”。
我市還鼓勵農業經營主體拓寬發展視野,開發新興消費市場,把“土特產”打造成寧波外向型農業的新名片。據統計,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農產品出口額達88.9億元,同比增長10.7%,蔬菜、茶葉等傳統“土特產”出口競爭優勢持續增強;隨著保鮮技術的進步,楊梅、水蜜桃等特色水果逐步成為出口農產品中的后起之秀。
“努力把‘土特產’做成大產業,高水平實現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將堅持市場化發展導向,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持續推進農村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培育一批“優而強”大宗農產品品牌,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美而精”精品農產品品牌,打造具有寧波辨識度的鄉村特色創意產業,促使“土特產”內涵更加豐富、品牌更加多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