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品牌化路子,做好土特產富民大文章
上月22日至26日,2024浙江農業博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寧波100余家農業經營主體和5家農家特色小吃經營主體帶著1000余種產品亮相。精心布置的展區匯聚地道、優質的寧波特色優勢農產品,受到杭城市民和客商的青睞。展會歷時5天,寧波展區參觀采購者超過32萬人次,每家參展經營主體日均銷售額逾2萬元。(12月1日《寧波日報》)
鄉村的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做好“土特產”文章,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一系列政策舉措,傳遞出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強烈信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近年來,寧波堅持多主體培育、多要素發力、多產業融合、多舉措并用,深入延伸產業鏈,層層提升價值鏈,優化重組供應鏈,創新完善利益鏈,實現“四鏈同構”,有力地推進了一產“強身”、二產“塑形”、三產“注魂”,為鄉村產業振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涌現余姚榨菜、象山紅美人柑橘、奉化水蜜桃、浙東大白鵝、寧海土雞等特色地域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有效期內“三品一標”164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314個、綠色食品300個、有機農產品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20個,數量居全省第一。
如果說產業振興在鄉村振興五大振興整體布局中居于首位,那么“土特產”則是產業振興之路的路基。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文中強調,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近年來,各地高度重視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環境優勢,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積極整合資源力量,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很多“土特產”成了名副其實的大產業。但也應看到,一些地區農業產業鏈長而不韌、品牌意識有而不強、小散亂,數字化、標準化程度不高等,依然是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普遍性難題。
品牌是面子,品質是里子。把“土特產”做大做強,打響品牌是關鍵。作為農產品的“名片”,保護好農業特色品牌,事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原產地信譽,更是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營造農產品有序發展的市場氛圍,對于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就寧波而言,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豐富,優越的地理地貌更是形成種類繁多的“土特產”。尤其是近幾年來,企業用力,政府發力,寧波的“土特產”正煥發新生機。但若以“一流”目標來對照,在全市域產業能級、名牌名品產出等衡量指標上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如何將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提升品牌效應,保護品牌信譽,真正實現用好一個地理標志商標,帶動一個產業,搞活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發展一域經濟目標,讓地理標志農產品“名利雙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