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鑄就“山海經” ——看浙川協作中的廣安實踐
11月22日,浙江湖州籍茶商葉春偉再次飛往四川廣安,前往鄰水縣豐禾鎮關口村的白茶基地,安排工人補茶苗、施冬肥、布置車間……臨近年末,要做的事情不少,他計劃這次在鄰水待十天。
拐幾道急彎、過幾次平路、爬幾個高坡……在鄰水投資建茶園7年,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待在鄰水,葉春偉對這條進茶園的山路已十分熟悉。
在廣安,像葉春偉一樣常年駐扎于此的浙商有上百人。在浙川東西部協作指引下,他們從太湖之濱出發,像魚一樣游進川東門戶,在農業、化工、文旅等多個領域留下湖廣協作的累累碩果。
看范圍 從農業出發,拓展到工業文旅等10大領域
“山頂是生態林,中間地勢呈階梯狀,下方有草叢植被覆蓋。用選茶園的土標準來說,老基地‘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自然生態結構很好。”葉春偉指著對面山上的茶園介紹。
以記者腳下的觀景平臺為中心,葉春偉指向的“老基地”為起點,來自湖州的安吉白茶“白葉一號”在鄰水扎根,牽出湖廣兩地協作的新故事。
2017年底,在原鄰水縣涼山鄉(現豐禾鎮)黨委書記付華明等人的盛情邀請下,葉春偉來到豐禾鎮考察后,一眼相中關口村明月山上這片林地,一口氣與村集體簽下35年土地租賃協議。
作為“老把式”,葉春偉的眼光著實不錯。“茶葉氨基酸含量比原產地還高,口感鮮甜,香氣持久,而且開采時間又比原產地平均早7-10天,市場優勢很明顯。”今年,鄰水白茶基地2300畝已投產茶園年產春茶3.83萬斤,夏茶1.92萬余斤,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
不止是茶葉,湖羊、化纖、成衣、消防、電器……廣安產業發展里的“湖州基因”越來越多。
“四條自動化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年產30萬噸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新材料,都滿足不了川內的需求。”在廣安經開區新橋化工園區,浙江吉興化纖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生洪說起將分公司落地到廣安這一決定,很是滿意。
“湖廣協作已經從農業擴展至工業、文旅、數字等10大領域。”浙江省赴四川省廣安市幫扶工作隊隊長、廣安市政府副秘書長姚驊表示,借助南潯區—廣安區東西部扶貧協作上升為湖州市—廣安市東西部協作的重大機遇,兩地正不斷開創雙向協作、全域協作的新局面。
看方向 建全產業鏈,逐步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11月9日,第九屆廣安龍安柚旅游文化活動在廣安區舉行。活動開始前,與會嘉賓在品嘗了由龍安本土企業研發生產的龍安柚復合果汁后表示,打開了“吃柚子”的新方式。
在龍安柚文化展覽館里,柚子花做的茶,柚子枝做的足浴粉等柚子衍生品讓人大感意外。實際上,廣安已經實現對一顆柚子百分之百的開發利用。
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湖州市南潯區投入協作資金3257萬元,支持廣安區建成4個規模化柚生產基地、1個集精深加工與冷鏈倉儲配送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產業園和飲料罐裝、削皮分離、精油提取等9條生產線。
“柚子全果利用,一個工廠就可以實現全鏈條開發。”廣安龍安柚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先剛介紹,龍安柚已完成從初級農產品到深加工產品的華麗轉身,產業正在朝著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而今,龍安柚已成為廣安區的特有優勢主導產業,種植面積擴大到24.5萬畝,年產值達到15.7億元。
龍安柚擴面增效的背后,是湖廣兩地多年來強化產業“造血”能力的生動實踐,也是廣安立足本土特色,探尋地方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在茶葉產業投入上,葉春偉還在不斷“加碼”。今年,他要將“白葉一號”在鄰水的栽種面積增至1萬畝,并計劃在5年內建成10條自動化茶葉加工生產線。
讓葉春偉大跨步的助推器,是廣安市2萬畝白茶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
“從今年4月開始到現在,已經引種安吉白茶1200畝。”前鋒區地處華鎣山中段西麓,是廣安市傳統茶葉產區。前鋒區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負責人王梁成介紹,根據《前鋒區白茶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全區將發展白茶產業1萬畝。
前鋒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布局茶葉標準化加工廠、茶飲品生產線,完善白茶產業配套,并在四方山——歡喜坪區域發展茶旅融合新業態,助推四方山康養旅游度假區建設。
看思路 以鄉村為媒,讓湖州經驗融入廣安實踐
天氣漸寒,廣安大街小巷的羊肉館子又排起了長隊。除了山羊,廣安市民的菜單上多了一個新選擇——湖羊。這個遠道而來的新品種,憑借肉質細嫩、膻味輕等特點,俘獲了不少饕餮客。
“湖羊入川”是南潯區與廣安區結對以來,實施的重點幫扶產業項目之一。從110只“先鋒部隊”探路,到萬頭種羊在石筍鎮龍巖村“安家”,產仔率高、生長速度快、可圈養的湖羊成為廣安探索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的一把“鑰匙”。
3年前,廣安引進湖州鄉村旅游發展經驗,依托萬頭湖羊種羊基地,在龍巖村打造了集種羊繁育、技術培訓、科研教學、觀光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巴上草原”羊文化主題樂園,讓湖州來的“美羊羊”成為廣安做農旅融合大文章的“領頭羊”。
“一到周末,車位都不夠用,很受親子家庭青睞。”廣安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梁瑩豪說。
據介紹,該主題樂園已被納入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旅游專線,正聯動鄧小平故里牌坊村、潯棲江南度假區等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兩個點位也有湖廣兩地協作的影子。
2015年后,因房屋老化破損、功能設施不足、旅游業態單一、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牌坊村對游客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去年5月,廣安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引入南潯經驗,在牌坊村實施新村綜合整治工程。“老村”煥“新顏”,牌坊村又成了游客們的“心頭好”,今年“開村”即“爆單”。
潯棲江南度假區則是由南潯區與廣安區聯合打造的東西部協作重點項目之一。該度假區位于廣安區大龍鄉光明村,極具江南水鄉風味,距離鄧小平故里旅游景區不足10公里,是廣安區鄉村旅游示范帶的重要節點。
“一業不賺,其他業賺;一鏈不賺,其他鏈賺。這是我們在浙江考察時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廣安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衛平介紹,接下來,將積極謀劃打造花橋服裝生產產業集群、潯廣就業班車勞務協作品牌、革新村“千萬工程”鄉村示范點打造等重點項目,讓東西部協作在廣安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出成果、見效果。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