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供銷合作社煥新回歸
供銷合作社——一個充滿歷史感的名字,承載幾多鄉愁,留下多少難忘回憶。如何讓供銷合作社這個曾經的“金字招牌”,在新時代煥發新彩?
近年來,潁泉區寧老莊鎮堅持從“三農”工作大局出發,秉承“為農、務農、姓農”理念,探索“黨建引領+供銷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戶”新路徑,村級供銷合作社實現“四個轉變”:從單純的農資供應向城鄉綜合服務轉變,從傳統流通渠道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轉變,從單打獨斗向農民專業合作社轉變,從賣原料向賣品牌轉變。
破局:從賣原料到賣品牌 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新平臺
初冬時節,退役軍人、曹寨村黨總支書記赫金海每天早上來到村部,將直播臺上的袋裝玉米、紅棗、紅豆、綠豆等農副產品碼放整齊,準備上線直播,一邊解答網友關心的農業農村問題,一邊向網友推介曹寨村的特色產品。
“這些都是我們村的產品,由村供銷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赫金海說,2021年7月,曹寨村依托市級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平臺,率先成立了村供銷合作社,整合當地花生、玉米、豌豆、紅棗、綠豆等特色農產品,開發了“曹寨有禮”大禮包,通過電商平臺直播銷售,很受歡迎。2024年,春節銷售“鄉阜情”五谷雜糧,端午節銷售粽子和鴨蛋禮盒套餐,中秋節銷售月餅和石榴禮盒套餐,僅這幾個假期就實現銷售收入210萬余元。線下,這些農產品也受到消費者熱捧。
曹寨村供銷合作社只是寧老莊鎮村級供銷合作社的一個縮影。2022年底,寧老莊鎮依托全鎮200余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指導20個村相繼成立供銷合作社,建立“雙社聯動”“雙生(生產、生活)賦能”機制,大批農民變成新“社員”。各村供銷合作社實行“631”股權分配結構,即村集體經濟占股60%、村崗位人員占股30%、阜陽市晟焱供銷合作社占股10%,保證供銷合作社姓“公”,年終按比例分紅,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
“鄉鎮黨委是深化基層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傳承‘扁擔精神’‘背簍精神’基礎上,推進經營創新、服務創新、組織創新和治理機制創新,促進農民致富、村集體經濟增收。”寧老莊鎮黨委書記趙中山說。
通過市場化手段組建的新型基層供銷合作社,既要承擔一定的公共服務職能,又具有較強的經營服務能力,可以更好滿足為農服務需要。目前,寧老莊鎮基層供銷合作社擁有農資經銷點20家,各類倉庫近萬平方米,拖拉機、收割機等機械設備135臺(套),為村民提供耕、種、管、收、加、儲等全方位服務,構建起獨具特色的惠農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煥新:供銷社成了香餑餑 構建起“三農一生”新模式
“以前買化肥,要到集鎮上的私人門市部,來回得大半天時間,價格貴不說,質量也不放心。”馬窩村村民馬軍說。
在馬窩村供銷合作社,各種農資和百貨齊全,銷售員耐心地為前來購買農資的群眾介紹。低于市場價格、免費送貨上門、貨真價實等,是村民在這里選購的主要原因。
在建社實踐中,寧老莊鎮針對各村資源稟賦,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創新構建“三農一生”模式:
——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申莊村供銷合作社等配備標準化倉儲、農機供應站,日常開展“耕、種、管、收”全鏈條農業社會化服務。
——農資供應模式。姜堂村供銷合作社、椿樹村供銷合作社等主要供應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確保質量最好、價格最優、服務最貼心;開設“莊稼醫院”,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從種到收、從農資供應到技術服務的“保姆式”服務。
——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曹寨村供銷合作社、棗樹行村供銷合作社等做好五谷雜糧、瓜桃梨棗等系列特色農產品增值大文章。
——生活便民服務模式。馬窩村供銷合作社、老莊社區供銷合作社等利用日用百貨超市,布局綜合性經營超市和郵政、快遞配送網點,承接相關惠民業務,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原來農產品上行不暢,卡在‘最初一公里’;日用品進村滯后,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馬窩村黨總支副書記王雷說,村級供銷合作社打通了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渠道,有效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專業化服務,讓利于民,方便于民,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并為腿腳不便的老人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今年秋收秋種期間,憑借優質的農機、農資服務,申莊村供銷合作社實現增收120多萬元。“預計2024年村供銷合作社經營性收入可達300萬元。”申莊村黨總支委員段學梅介紹。
“建村供銷合作社不難,難的是運轉好,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供銷合作社就是品質的保證’好口碑。”申莊村黨總支書記陳金仲說,村集體經濟壯大了,很多事都能辦了,村黨總支威信自然提升了。目前,村供銷合作社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有實力、有舞臺、有擔當、有情懷、有口碑”五個方面。
電商:小農戶鏈接大市場 數字賦能加快“三產”融合
寧老莊鎮土地資源豐富,小雜糧、小磨香油、年糕、紅薯粉、土雞蛋、豆制品、草莓、羊肚菌、新鮮果蔬等深受歡迎。目前,寧老莊鎮各村供銷合作社開發的“皖”美甄選、“潁泉好物”“寧老莊有禮”“鄉阜情”等特色農產品,依托實體供銷網絡和農村電子商務,形成賣向全國的平臺優勢。
姜堂村供銷合作社曾創下15天銷售額突破50萬元紀錄。該村黨總支書記丁文杰介紹,今年以來,村供銷合作社化肥銷售額達120萬元左右,小麥和玉米種子銷售額達28萬元左右,其他農產品銷售額50萬元。預計今年集體經濟收入可達500萬元。
曹寨村黨總支委員張玲說,起初,我們的農產品都是從線下賣到我們本地市場。赫金海打造“老兵直播間”后,通過直播帶貨,我們的農產品可以賣到全國各地。
網上下單、倉儲配送、免費送貨……網上供銷發展迅速,群眾只需“動動手指”,優質農資和日常用品就能在最短時間送達。
目前,按照“三產”融合發展思路,積極依托當地名優特色產業品牌,寧老莊鎮各村供銷合作社做到了“四化”“五有”和“五統”:合作化、市場化、差異化、信息化,有制度、有陣地、有隊伍、有經營、有標識,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標識、統一經營。全鎮涌現出徽菜園、糧頌、佳美味等一批有實力、有品牌、有影響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直播達人,吸納本地1.5萬多農戶和2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
共贏:農字號成為金名片 呈現“三降三增三優”新局面
“產品銷路不用愁,化肥種子送地頭,莊稼收種有人管,百姓增收有盼頭。”對于村級供銷合作社帶來的巨大變化,群眾用這句順口溜來表達心中的喜悅。目前,寧老莊鎮各村供銷合作社發展迅速,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和金名片,呈現“降成本、增收入、優發展”多贏局面。
降成本。降農資成本,為農戶提供質優價廉的化肥、種子、農藥等,每畝地可降低成本40元至60元;降服務成本,圍繞農業生產耕、種、管、收一體化作業,每畝可降低服務費用60元到100元;降經營成本,采用“集采集配”方式對農產品進行采購,有效減少中間差價。同時,根據群眾需要,送貨到指定地點。
增收入。增村集體收入,每個村級供銷合作社經營性收入均在100萬元以上,純利潤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上;增村在崗人員收入,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農民家門口增收。從2023年初成立到2024年前三季度,全鎮基層供銷合作社經營性收入達2546萬元,村集體增收203.6萬元。
優發展。優黨組織引領,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使基層黨組織引領力、凝聚力變得更強;優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精準供給,使公益服務領域更加寬闊;優產業結構,依托供銷合作社大數據清單,有針對性地發展五谷雜糧、果蔬、土雞蛋、香油等產業,農產品由“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
村級供銷合作社強勢回歸,村集體經濟發展了,為老百姓服務的手段更多了,調動了村干部的積極性,干群關系也更加和諧,大大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姜堂村委會在村務公開欄里公開承諾:村集體年收入過20萬元,對本村困難家庭應屆本科畢業生每人獎勵1000元,舉行本村參軍人員歡送儀式;村集體年收入超過40萬元,重陽節為本村80周歲以上老人集體過壽;村集體年收入超過60萬元,為85周歲以上村民繳納醫保費用。
“通過兩年探索實踐,我們基層供銷合作社打通了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三個環節,實現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參與,形成了供銷合作社增效、土特產增值、集體經濟增收的新格局,有力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與和美鄉村建設。”趙中山說,下一步,我們將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健全更加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廣大農戶和村集體不斷增收,助力基層供銷合作社高質量發展。(余波)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