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三保”下的探索
“十里桃花”窯北村
良渚遺址保護區(qū)范圍內的村莊不僅要做好文物保護,還要做好生態(tài)、耕地保護,這被當地村民戲稱為“吉祥三保”。
自良渚遺址保護工作開展以來,留給區(qū)域內村莊的發(fā)展機會并不多,單靠土地流轉資金和政府轉移支付是不可能實現(xiàn)長久發(fā)展的。良渚街道新港村黨委書記何建國深諳此道。他說:“政府已經幫了我們很多,我們要做的是培育內生動力。相信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還有很多打開的窗戶。”
新港村擁有11人標準足球場、奧運同款紅土網球場、2000平方米波浪道場地、無人機訓練基地等眾多運動場所。“我們探索的是一條以現(xiàn)代化農業(yè)為基礎、以良渚文化為底蘊、以體育產業(yè)為特色,農文體旅融合發(fā)展的新路子。”新港村鄉(xiāng)村職業(yè)經理人常英嬌說,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58.59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54.39萬元。
產業(yè)發(fā)展起來后,一些村民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俞愛英在村里研學宿舍擔任宿管員,平時負責管理和打掃。她說:“在家門口工作,我還可以照顧孫子。暑假的時候,很多孩子都來這里研學。”
這樣的研學活動主題豐富,不僅有體育特色,還有與鄉(xiāng)村、良渚文化相關的主題。“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研學課程,有稻作文化、良渚陶土制作、蔬果種植等,家長和學生的滿意度都很高。”常英嬌說。
新港村靠的是創(chuàng)造新場景來吸引游客,而瓶窯鎮(zhèn)窯北村則是利用當地現(xiàn)存文化資源進行探索。
窯北村距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西大門約1公里,塘山遺址就坐落于此。近幾年,窯北村依托大觀山蜜桃區(qū)域公共農業(yè)品牌,利用“大觀山蜜桃”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種植水蜜桃面積超2000畝,年產值達33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約300萬元。“我們在杭州市半小時經濟圈內,想要發(fā)展文旅產業(yè),做好‘吃’的文章是最容易招攬回頭客的。”窯北村黨委書記錢旭強說,“我們不僅出售水蜜桃鮮果,還做成桃汁提高產品附加值,還打造了‘桃花雞’品牌,引入‘一雞一碼’溯源系統(tǒng),限量供應高質量土雞。”
塘山遺址位于良渚古城遺址外圍,是一條全長約5公里的長堤,總面積約63.84萬平方米,是研究良渚水利設施的重要遺址之一。“村里有良渚水壩遺址,我們計劃利用特色良渚文化資源發(fā)展觀光旅游。這樣,加上桃和雞,吃喝玩樂都齊全了。”錢旭強告訴記者。
同樣,良渚遺址周邊村莊都沒有等待,他們在不斷探索:塘埠村建立竹筍、茶葉、水果、鮮花等基地,打造特色農文旅產業(yè);港南村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稻田風光,吸引游客前來;石橋村正在建設河道兩邊景觀帶,打造特色良渚水系游線……
“在保護遺產的基礎上,對于鄉(xiāng)村自行探索特色發(fā)展道路,我們全力支持,希望每一個村莊都能發(fā)掘出獨特的內生動力。”良管委相關負責人說。
聲明:版權歸原創(chuàng)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