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繪就新“豐”景
靈寶市焦村鎮的萬畝現代矮砧蘋果掛滿枝頭,陜州區西李村鄉陡溝村的紅辣椒喜獲豐收,湖濱區會興街道王官村的鐵棍山藥破土而出……收獲時節,崤函大地萬物豐茂。近年來,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斷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土特產”一頭連著群眾增收致富,一頭連著鄉村產業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興則農村興。近年來,三門峽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圍繞現代化三門峽建設“13561”工作布局,依托特色資源優勢,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把“土特產”這篇文章做大做活做精彩。
一方水土產一方好物,“土特產”既是獨特鄉土資源孕育的地域產品,也是一個地方獨具一格的重要標志。我市獨特的地形氣候,滋養了豐富多樣的物產,這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鄉村振興的“支點”。我市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果、菌、藥、牧、菜等特色產業,進一步彰顯地域特色、承載鄉村價值、體現鄉土氣息。
重點打造40萬畝“百里黃金蘋果產業帶”,以此為依托抓好特色特質、龍頭引領、品牌塑造,蘋果產業已成為我市特色農業第一支柱產業和亮麗“金名片”;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積極推行“果菌間作”“菌菜共生”等種植模式,食用菌總規模達到4.9億袋;大力發展連翹、黃精等道地藥材品種,以建設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發制造中心為契機,中藥材總種植面積達到97萬畝,盧氏縣成功創建國家級中藥材產業集群。
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城村葡萄暢銷海內外,仰韶大杏等一批區域特色品牌有力推動農民增收,靈寶蘋果等地標農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我市以品牌為抓手,找準路子、突出特色、拓寬市場,努力把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好品牌,不斷擦亮特色產業的金字招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離不開品牌強農。我市加快綠色食品、名特優新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總數達到138個,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總數達到47個,“靈寶蘋果”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品牌價值突破200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縣級市首位;依托“寺河山”“二仙坡”等地理標簽,“高山”“有機”“富硒”等特色標簽,我市建設覆蓋多品種、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讓“土特產”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更好“富”鄉土、“富”鄉親。
一株油用牡丹被研發成飲料、化妝品、食用油、保健食品,蘋果被加工成果汁、果膠,香菇被制成脆片,核桃被榨成油……我市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發展出12個類別260余個品種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讓“土特產”不僅在田間地頭生長,還在工廠車間煥發新生,將“原汁原味”的土特產,打造成鏈條更完整、業態更豐富的“多汁多味”暢銷品。
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底蘊深厚的農耕文化、豐富多樣的農副產品,都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我市將繼續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不斷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多元價值,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注入源頭活水。
如今,一個個“土特產”為三門峽群眾推開“致富門”,一幅幅鄉村振興新“豐”景畫卷在崤函大地徐徐展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