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開化:一條清水魚“游”出文旅產業鏈
“14000元,成交!”11月16日,在2024年錢江源品牌宣傳活動暨開化縣何田鄉第五屆清水魚文化節開幕儀式上,一條魚齡10年、重20斤的清水魚被拍賣。經過數輪激烈競價,最終被一家企業拍下。
一條清水魚為何能拍得如此高價?用拍賣得主的話說,“這真是一條好魚!”
在何田鄉田畈村的十一都清水魚養殖基地,傳統的水產養殖和無土栽培農耕技術完美“牽手”,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我們能夠同時收獲‘零污染’的蔬菜和水產品,效益提高了五至六倍!”養殖戶邱廷英說,養殖基地清水魚年產量達20多萬斤,產值600多萬元,為20多家知名餐飲店供貨。
為了養好清水魚,何田鄉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將傳統的“會養殖”變成“慧養殖”。近年來,該鄉聯合省農科院開展清水魚品質檢測,構建“年份魚”認定體系,為不同年份清水魚品質定價、論年銷售提供數據支撐;構建“標準塘”體系,進行統一放苗、統一技術、統一標識、統一營銷“四統一”管理,帶動清水魚產業健康發展。
2023年,何田鄉清水魚產量80萬斤,年產值3000萬元,帶動清水魚養殖戶年均增收1萬元。清水魚“游”進了樓外樓等知名餐廳,以及各大商超和農貿市場,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魚”。
如何將“一條魚”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何田鄉立足資源優勢,做好“魚旅融合”文章,先后推出全魚宴、清水魚文化節、清水魚主題文化民宿、魚博士研學基地等創新項目,豐富“吃住行游購娛學”全產業鏈要素,推動各界對清水魚的市場認同。
“今年,我們在原有特色旅游線路的基礎上,提煉出了‘三色’旅游路線,分別是‘紅色’傳承之游、綠色‘生態’之游、古色‘人文’之游。每條線路都融入了清水魚元素,游客可以盡情地感受清水魚文化的獨特魅力。”何田鄉黨委書記汪暉旻表示,我們不僅要養好這條“能致富”的魚,更要打造一條“有文化”的魚,實現“以魚引流、以旅活魚”良性互動,進一步提升“問魚何田”文旅品牌影響力。(方曉璐)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