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地名文化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強調,要“突出重點深化城鄉融合鄉村全面振興,高標準推進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鄉村地名作為地域文化的獨特標識,其功能與價值日益凸顯,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因素。加快鄉村地名文化品牌建設,深入挖掘和傳承鄉村文化,不僅能夠提升鄉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能有效促進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為打造巴渝和美鄉村、促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
深入挖掘鄉村地理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重慶以“山城”聞名,鄉村眾多,其鄉村地名蘊含著獨特且豐富的地理文化資源,這些資源是打造重慶特色地名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礎。一方面,應全面梳理重慶鄉村地名信息,結合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重慶地名錄、地方志等線上線下資源,構建內容翔實、結構完善的重慶鄉村地名數據庫,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地理知識、歷史價值和人文內涵。與此同時,廣泛開展鄉村地名故事征集活動,邀請當地的文化名人、歷史學者等參與其中,共同挖掘和傳承鄉村地名文化,建立獨具特色的重慶地名文化資源庫。另一方面,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根據重慶鄉村發展實際情況,從資源庫中選取具有代表性、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鄉村地名,進行相關品牌化打造。結合重慶地理特色和農業優勢,打造如“重慶柑橘之鄉”“重慶竹筍小鎮”“重慶詩意田園”等特色地名品牌,提升鄉村知名度,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加強鄉村地名管理,規范品牌使用。地名管理是地名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保障。針對目前重慶鄉村地名存在的不規范、不統一、“有地無名”等突出問題,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地名管理機制,對鄉村地名的命名和更名進行規范管理,必須嚴格按照地名管理的程序和規則進行審批,以確保地名的科學性、規范性和穩定性。在此基礎上,需要重點規范鄉村地名標志,如地名書寫、文字使用規范等,及時整改存在問題的地名標志標牌,做到地名標志應建盡建,提升鄉村地名標志美觀性,確保地名標志建設質量。此外,在打造鄉村地名文化品牌過程中,規范品牌使用顯得尤為重要。應加強對地名文化品牌使用的管理和監督,通過制定地名文化品牌使用規范等措施,積極引導各地鄉村的涉農企業、農戶等正確合理使用地名文化品牌,防止地名的濫用和侵權現象發生,共同維護重慶地名文化品牌的良好形象。為方便群眾出行和物流運輸,加快鄉村建設,應重點推進鄉村地名“上圖”工作,指導互聯網地圖平臺規范標注鄉村地名,并發動群眾采集農家樂、采摘園、農業觀光園等地點信息,并依托數字技術,完善鄉村地名查詢、導航等便民服務。
強化品牌宣傳和推廣,提升知名度。宣傳和推廣是提升地名文化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徑。截至目前,重慶共有16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重慶的柑橘、生態漁業、草食牲畜、茶葉、榨菜、中藥材、調味品七項產業已在全國擁有一定知名度。因此,亟需采取多元化、創新性的措施加強宣傳與推廣工作,為推進重慶鄉村發展助力。首先,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廣泛宣傳重慶鄉村地名文化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發揮鄉村地名特色優勢,全面總結鄉村地名展現的自然山水景觀、建筑樣式風格、民風民俗文化,探索“地名+旅游”發展模式,努力打造“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鄉村特色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等產業,打造地名文化主題旅游線路和農產品品牌,將地名文化融入鄉村旅游和農產品銷售中,實現文化傳播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最后,賦能地理標志產品,推廣“鄉字號”“土字號”特色鄉村品牌,將地名文化創新性地融入農產品品牌內涵,強化農產品的地理標識及地名屬性,通過鄉村地名文化節、展銷會、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等活動,助力鄉村釋放經濟發展潛能。
(作者分別系四川外國語大學博士生、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四川外國語大學地名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為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成果)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