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綠”成“金” 湖南林下經濟發展如火如荼
林下經濟,是“不砍樹能致富”的綠色朝陽產業。湖南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15%,超過國土面積的一半。如何把這“半壁江山”開發利用好,把林下經濟打造成林業新的重要增長極?
11月13日,在懷化靖州舉行的全省林下經濟工作現場會上,“靖州茯苓”“新化黃精”“石門林蜂”“慈利杜仲”等特色品牌林產品琳瑯滿目。各市州代表積極交流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推進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各種不同的茯苓加工產品。
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生態旅游業,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而“森林食物”涵蓋林禽、林畜、林油、林藥、林菌、林菜、林糧等,是我國僅次于糧食、蔬菜的第三大農產品。
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林下經濟面積3610萬畝,占現有林地的18.8%;年產森林食品產量超1100萬噸,產值605億元,均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已形成林藥、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特產品、特種養殖、資源昆蟲、林下農經作物、特色類茶、特用花卉等10種產業類型,林下經濟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無論是靖州楊梅樹下套種茯苓,衡陽油茶林下養土雞,石門林下養蜂……發展林下經濟可供選擇的品種多、門類廣,特別是森林食物是以仿野生種養生產出來的食品,綠色生態無污染,不僅能豐富食物供給體系,更契合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面對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新要求,湖南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正當其時、大有可為。
發展林下經濟 湖南各地“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十方九苓,七出靖州。”這句話的意思是,中藥十個藥方,有九個要用到茯苓,其中全國七成以上的茯苓來自懷化靖州。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是全國茯苓產業的重點縣,有“中國茯苓之鄉”美稱,“靖州茯苓”已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在飛山湖西南邊,面積達到1萬畝的靖州縣馬園萬畝中藥材示范基地利用杉木樹林間的立體空間,進行多層次種植,模仿野生生態,金絲皇菊、玉竹、黃精、白芨、茯苓等中藥材在這里找到了最適合它們的生長環境。
據了解,靖州以楊梅為代表的林果產業、以茯苓為主導的林藥產業、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林游產業、以楠竹為依托的林竹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近三年來,靖州全縣林下經濟規模從24.8萬畝增長到50萬畝以上,林下經濟產值從25億元增長到55億元。
發展林下經濟,因地制宜十分關鍵。
石門縣將林下經濟納入縣域繼茶葉、柑橘之后的第三大農業支柱產業,明確了“北茶南橘中藥材,林下種養全域游”的發展布局和“百億產業”目標任務,以“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為抓手,引導各經營主體和林農重點發展無患子、白三七、中蜂、馬頭羊等本土特色產業,全縣無患子原料林面積超9萬畝,林下中蜂養殖突破12萬箱。
與此同時,石門還積極開發森林景觀利用和森林康養等業態,白云山、夾山、壺瓶山等生態旅游景點人氣十足,形成了“林+藥”“林+蜂”“林+游”的綜合發展模式。目前,石門全縣林下經濟經營總面積突破150萬畝,綜合產值超30億元。
以特色產業為核心,融合種養殖、加工、康養等多種業態,湖南各地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的新模式、新路徑,產業提質增效,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經濟典型案例。
桑植縣圍繞 “一苗三基地,一園三平臺”粽葉產業思路,打造集加工、研發、品牌為一體的產業園區,粽葉產業在促進當地鄉村全面振興方面成效明顯;通道縣大力發展特色林下經濟產品蟲茶,培育出了鉤藤蟲茶、青錢柳蟲茶等六個蟲茶產品,“阿薩多諧”“萬佛寨”等蟲茶商標頗有知名度,全縣蟲茶年產量近1萬公斤,產值達800萬元。
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帶動林農創業增收
林下經濟既是資源約束性行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既能促進農林業增產增效、又能帶動林農創業就業,促進鄉村振興。
有專家測算,如石門縣發展無患子產業,掛果后平均每畝年產值0.7—1萬元,進行萃取加工后可達2萬元,可帶動400戶農民增收;資陽區新橋河鎮由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種植積雪草、迷迭香、山蒼子等中藥材2200余畝,形成芳香中藥喬-灌-草有機立體套種模式,每畝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帶動附近留守村民就業,年收入可達2萬元-3.5萬元。
目前,全省122個縣市區中102個擁有林區,林區人口占全省農業人口的50%以上,其中,林農1270萬人左右,從事林下經濟的310多萬人,人均每年林下經濟收入2800多元。如果把全省適宜林地都利用起來,按每10畝左右林地帶動1人就業測算,還可帶動240萬人就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就有了新動能。
在全省林下經濟工作現場會上,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劍波表示,下一步,湖南將通過深化集體林改、強化科技支撐、培育經營主體、做強區域品牌、創新產業業態等舉措,促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逐步提升林地利用綜合效益。
根據已經發布的《湖南省林下經濟千億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力爭到 2025 年,全省林下經濟發展達到 3500 萬畝以上,產值 1000 億元以上。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與時俱進的湖南林下經濟產業,定能點“綠”成“金”,走出一條理念、路徑和體系不斷優化升級的新路子。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