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鄉育“新”果 從頭甜到尾
臨猗北辛鄉、芮城陽城鎮、萬榮高村鎮……這時節,走在河東大地各果業主產區,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枝頭紅彤彤的蘋果,目光所及皆是豐收的景致。和往年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瑞雪”“瑞香紅”等新品種在田間“露頭”,以及“郇陽果園”等現代果業模式的豐產,彰顯了全市果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溫差大、海拔高、光照足,獨特的生態條件使運城成為特色蘋果優質生產區。走進萬榮縣賈村鄉張李馮村,這里的“瑞香紅”蘋果果形端正、果面光潔、著色鮮艷、品質上乘,幾名果農正與外地的幾家高端商超負責人探討蘋果采收情況,“今年我家果子大,‘瑞香紅’咬起來‘嘎嘣脆’,吃起來酸酸甜甜。”“我家果形好的蘋果發價能到4.5元。”……
今年,果農賈鵬力家種植的“瑞香紅”進入了豐產期,顆顆蘋果壓彎了樹枝,等待著收獲。賈鵬力邊摘蘋果邊介紹,單從“瑞香紅”的收獲和銷售情況來看,目前村里品質好的“瑞香紅”每畝凈利潤比去年要高不少,這與當地蘋果品質和訂單式的銷售方式有關系。近年來,這里通過實施老舊果園改造和蘋果提質增效,強化技術培訓,優化果園管理,果品品質節節攀高。現代化的設施,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蘋果生產方式,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上門收購。
果業是我市的傳統產業,正是因為“傳統”,不少果樹因品種老舊、樹齡老化,導致品質下降、掛果率低,費時費力又收益不高。為突破這一制約果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我市各果業主產區積極行動,面對“人老、樹老、品種老”的典型問題,打出“輕簡、省力、優質、高效”技術路徑的組合拳,力求打造現代果業的“運城模式”。
在臨猗縣,蘋果豐產背后的智能化手段逐漸滲透到每一個角落。角杯鎮“吳中定果園”,先進的數字氣象儀實時監測著天氣變化,幫助果農精準掌握氣候信息。此外,智能防雹網的使用成功抵御了自然災害的侵擾,確保了蘋果的產量和質量。更為關鍵的是,果園內部采用的高標準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使得水資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顯著提升,資源浪費大大減少。
“各種現代化設備的應用使得果園管理不僅省時省力,更是大幅提升了蘋果的生產質量。”參與果園改造的當地果農劉博民說,“改之前覺得費錢,改之后后悔沒早花錢。”
在芮城縣陽城鎮的山山峁峁,連片的果樹整齊排列,一眼望不到頭,從高空俯瞰果園,豐收的季節里,漫山紅遍。這里屬于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山嶺最高海拔上千米,土層深厚且面積廣,加之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完全滿足了山地蘋果的生長條件。一李姓果農新種了20畝“維納斯黃金”,今年的收入穩超15萬元,“按照以前約定的價格,不用我們自己出去找銷路,還能節省很多成本,我們有信心繼續種”。
彼時,在“王萬保”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蘋果分揀車間,一場別開生面的“蘋果分果管理機械化演示秀”正在上演。在專業人員的操作下,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蘋果,沿著各自的通道依次歸位,每個環節井然有序。不日,這一車車、一箱箱蘋果將“啟程”前往全國各地。
“我手中這個蘋果的品種叫‘瑞雪’,口感脆、果汁多,深受收購商、消費者的喜愛。”王萬保介紹,近年來,在推動果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他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果農都在因需制宜、因勢利導,這些改造后的果園或新栽植的品種產出的蘋果個大端正、著色鮮艷、酸甜適口,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蘋果有市場,果農有信心。在購銷兩端奔波多年的王萬保告訴記者,他常給果農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堅持提高蘋果的產量和質量,蘋果就不愁賣”。
如今,運城蘋果品種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已經顯現,從昔日的蘋果大市到如今的蘋果強市,一顆顆紅蘋果托起了一方百姓的“致富夢”。“今年我們又啟動了新一輪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市果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將持續推進以“運城蘋果”為引領的果業高質量發展,保護好優勢特色產業“金字招牌”,加大資金扶持和技能培訓力度,引進和推廣新優品種,不斷提高蘋果的“含金量”。(記者 劉凱華)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