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土特產”成“金招牌”
霜降過后,位于王鮑鎮的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的山藥進入收獲期,外形直、莖肉白、口感糯的山藥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加上有‘地產三寶’品牌加持,價格比普通山藥高30%左右。”合作社負責人倪忠輝說。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品牌建設快速推進,不僅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開辟新路徑。從“土特產”到“金招牌”,我市用“好品牌”鋪就一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品牌加持,土特產唱響市場
商標“懂芽”注冊成功了。“下個月開始,我們合作社的農產品就有自己的品牌了。”啟東綠色之家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永生說。
2020年成立的綠色之家果蔬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加工綠色蔬菜,合作社培育的芽苗菜以供應商超為主,占領上海、合肥等六地的大潤發超市。因無品牌加持,價格很親民。
一年前,闖蕩市場多年的趙永生在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申請注冊“懂芽”商標。“有了品牌,蔬菜身價就不一樣了。拿芽苗菜為例,價格每斤可提高4元。”趙永生介紹。
向品牌要效益是我市不少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市新注冊農產品商標達47件。
成立僅2年的啟東星宏農作物專業合作社于今年1月份成功注冊“星女婿”商標,合作社負責人丁磊磊說,有了品牌,合作社將輻射周邊更多農戶,占領更大市場。
丁磊磊的愿景在呂鮮米業已經實現。運作近5年的“啟東呂鮮稻米產業聯盟”,以“公司+基地+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提供農資配給、技術互助、精深加工、品牌營銷、資金擔保等服務。
經過推廣發展,目前,呂鮮稻米產業聯盟已擁有會員單位30家,其中家庭農場21家、村集體農地合作社1家,輻射面積1.5萬畝。
“以前,上海市場更多的是崇明米,而現在,呂鮮米已經分得一杯羹,特別是徐匯區,銷量已經高于崇明米。”啟東呂鮮稻米產業聯盟發起人高浩然說。
品牌打響,抱團發展,實現共贏。目前,我市水稻種植面積已超8.1萬畝,代表性企業有呂鮮人家米業有限公司、冬娟家庭農場等。
近年來,我市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顯現,青毛豆、青玉米、青蠶豆、青豌豆等“四青作物”年播種面積50多萬畝,產量30多萬噸,加工銷售超20億元。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6件。
政策扶持,“啟東牌”出彩出圈
11月11日,位于北新鎮燈桿村的蘇如家庭農場糧食烘干房正在加緊建設。“項目投資1000萬元,新建烘干房、稻米初加工生產線等,今年底‘蘇如’牌系列農產品將批量上市。”蘇如家庭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飛介紹,該項目已申請農業專項補貼,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充分扶持,企業打造優質品牌信心十足。
品牌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全產業鏈支撐,讓農業品牌“站得穩、走得遠”。在農產品加工能力提升方面,重點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著重發展糧食精深加工。每個項目上級補助資金不超過新增總投資的30%,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支持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已登記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新建或改擴建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每個項目補助資金不超過新增總投資的30%,最高不超過100萬元。2023年,我市新增產地保鮮冷庫1.2萬立方米。
好品牌的背后是硬品質。我市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制訂《鮮食蠶豆低溫春化處理及設施栽培技術規程》等南通市地方標準5個,制定主要糧油作物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7項,推廣適新農業標準(生產技術規程)100多項。
“有好產品,還要勤吆喝。”我市堅持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擦亮農產品品牌。市農業農村局舉辦2023“蘇韻鄉情”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南通專場推介,市文廣旅游局拍攝本地農產品特色美食視頻。“每年一次的供銷大集,啟東特色農產品和地標產品集中亮相,嘉美源、恒富隆、利豐蔬果等20多家企業百余種農產品參展。”市供銷合作總社發展規劃科科長張賽華告訴記者,呂四海鮮上海推介會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我市還以農產品配送中心為基礎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同步打造電商平臺,不定期開展直播帶貨活動,涌現了至誠、海尚品、貝殼爺爺、山林道、鯨鯊等一批電商品牌,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快速“上網”。
攥指成拳,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這幾天,近海鎮新陽村的1000多畝新稻收割在即。對于這千畝新米的銷售去向,村黨總支書記周兵心中篤定得很。早在今年6月,新陽村和呂鮮米業就簽訂了合作協議,根據合作框架,新陽村的新米可以無償使用“呂鮮”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新陽村以前沒有種稻歷史,要想闖市場太難了。”周兵說,“現在,我們使用同樣的稻種、同樣的培管,只要確保質量,有了品牌的加持,我們的米就不怕沒市場!”
作為一名基層農村工作者,周兵深知品牌效應對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可或缺。在今年的兩會上,作為政協農業農村界別的委員,他積極參與討論了“關于打造啟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的提案。這個集體撰寫的提案,基于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為目標,建議“打造全市區域公用品牌,并加強品牌推廣”。提案后來作為市政協十六屆三次會議第5號提案,受到高度重視,由政府辦交辦相關部門進行重點督辦。
今年6月,市農業農村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經過調研后,對“5號提案”給出交辦回復:基于啟東豐富的農副牧漁業資源,以及獨特的美食文化,選用“啟味江海”作為全市農產品公用品牌,目前在注冊中,該品牌將充分展現我市農副產品的優質和美味,后期相關部門將以本區域品牌為依托,重點推介四青作物、呂四海鮮等農產品。
“其實,早在接到這個提案前,我們農業農村局已經在培育區域公用品牌方面做了很多調研工作。”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科長唐凱健介紹,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可有力提升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有效規范農業生產行為,搭建起從農田到終端消費市場的橋梁,更好實現農產品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后,我市還將加強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鼓勵有條件的行業、協會積極申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共同打造區域農產品農用品牌體系。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