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賣農產品 優勢在哪里
新華書店里賣什么?當然是書籍了。也許還有文具、文創產品,一些書店里還賣起了咖啡飲品和蛋糕點心。
事實上,新華書店賣的不只是這些,越來越多的新華書店開始賣農產品。例如寧波新華書店集團在微生物平臺售賣姚邑楊梅等,并形成以寧波新華為品牌的一系列特色農產品矩陣,計劃開發的農產品有寧海白枇杷、奉化水蜜桃、象山紅美人;湖北仙桃新華直播帶貨推薦毛嘴鹵雞、散養土雞蛋、麥稈畫、貝雕、雕花剪紙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和文化產品;河南新華云書網開辟“河南特產”特色專區,銷售河南農特產品、手工藝品、文旅文創等。
新華書店銷售農產品究竟有什么優勢?
近些年來,書店盈利越來越難,圖書的營銷模式也從公眾號和微博向抖音和小紅書等平臺轉變。書店雖然不賺錢,但它人氣卻很旺,無論是實體書店還是網上書店,人流量都很大的。圖書雖然利潤低,但是人氣就是寶。書店(尤其是網上書店)常常會準備幾款常年暢銷書通過薄利多銷來保持人氣。
書店也發現,書迷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并不僅限于圖書,有些是文具、零食,有些是文創產品,有些甚至是農產品。因此將圖書作為引流品,是一種很好的商業模式。
同時,新華書店門店覆蓋面全、分布廣、數量多,無論市縣,都有新華書店實體店。而且大中型城市的新華書店,通常還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
農產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像小區門口總是有很多水果店一樣,農產品不是工業產品的標準件,人們更希望在實體店購買,親眼看到它們的品質,因此,很多新華書店采用了“店中店”的模式來銷售農產品。
書店還有一系列的營銷方法。新華書店為了銷售圖書,通常具備覆蓋全網的小程序、APP、PC端產品矩陣,通過微信號、微博、抖音、小紅書、直播帶貨等銷售方式,十八般武藝一起上陣。新華書店有一整套線上線下立體營銷體系,這套營銷體系,僅僅賣圖書就有點可惜了,銷售農產品、地方特產,不但能讓營銷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客觀上活躍了地方經濟,實踐了鄉村振興。
書店賣農產品還有一個其他平臺無法相比的優勢,那就是文化。
董宇輝賣的農產品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東西其實是一樣的,但經過他的表述,產品提升了一個檔次,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例如董宇輝在推廣大米時說:“我沒有帶你去看過長白山皚皚的白雪。我沒有帶你去感受過十月田間吹過的微風。我沒有帶你去看過沉甸甸的彎下腰、猶如智者般的谷穗,我沒有帶你去見證過這一切。但是親愛的,我可以讓你去品嘗這樣的大米。”他在賣火腿時說:“是風的味道,是鹽的味道,是大自然的魔法和時光腌制而成的。”
文化能賦予產品新的價值。而書店剛好具備這樣的文化生產力。利用書店的文化優勢,把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美食文化賦予到農產品上,就能讓它們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