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茶加快“走出去”步伐
由四川雅安市農業農村局、四川雅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茶集團”)聯合主辦的“雅茶中國行·相約北京”雅茶推介會日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茶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100余人齊聚一堂,共品共賞雅安好茶。活動旨在深入貫徹“三茶”統籌發展理念,推動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一綠一黑” 打好發展“組合拳”
清風雅雨云深處,好山好水出好茶。雅安市生態環境優良、區位優勢獨特、歷史文化悠久,公元前53年,人工種茶第一人——吳理真就在蒙頂山馴化7株野生茶樹。從唐天寶年間(公元742年)起至清末,千年間,蒙頂山茶一直是宮廷貢茶。雅安還是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茶禪文化的發源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邊銷茶產區之一。
雅安市副市長鄧朝金介紹,如今,雅州大地上,百萬畝茶園里正生動演繹著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融合發展的綠色故事,讓“三茶”統籌這篇大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內涵更加深刻、成果更加喜人。今年以來,雅安市深入貫徹落實“三茶”統籌發展理念,始終聚焦“一綠(蒙頂山茶)一黑(雅安藏茶)”,實施單品突破,以質量安全為根本,以品牌打造為重點,以市場拓展為目標,以主體培育為核心,以雅茶集團為抓手,打好“組合拳”,強力推動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6月底,雅安市茶園總面積100.55萬畝,其中投產面積86.6萬畝;干毛茶產量6.7萬噸,同比增長7.4%;干毛茶產值58.32億元,同比增長6.7%;綜合產值175億元,同比增長14.4%。建成全國綠色標準化茶園約60萬畝、有機茶園3.16萬畝,認證綠色食品茶葉375個、有機茶葉132個。目前,雅安涉茶農戶有15萬戶60萬人。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姚靜波表示,蒙頂山茶、雅安藏茶品牌分別以51.75億元、38.06億元,位居中國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10名和第40名。茶產業已成為雅安戰略型、支柱型現代農業產業。實際帶動茶農人均增收超萬元,真正實現了讓小樹葉成為鄉村振興的“金葉子”,讓“金葉子”點亮鄉村振興致富路。
“雅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品質,近年來,隨著產量的增加,同質化競爭加劇,雅茶發展也面臨著更多挑戰,需要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雅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品牌推廣也從“請進來”向“走出去”轉變,通過雅茶中國行活動走進北京等地,同時沿著貢茶之路去宣傳推廣,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認識和了解雅茶,我們將通過持續“走出去”講好雅茶故事,進一步做大做強雅茶品牌,進而助農增收。
作為雅安茶產業龍頭企業,雅茶集團通過實施“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簽訂了7萬余畝訂單原料基地,在做大品牌的同時,帶動茶農增收約2100萬元。聯合42家茶企成立了雅安市茶產業聯合會,并推動全市原料型企業進入雅茶原料供應商名錄,與產銷一體型企業實現渠道互通。四川蒙頂山蒙典茶業有限公司、四川姜氏茶業有限公司等茶企代表也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雅安市政府號召,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為雅茶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擦亮文化品牌 向“新”而行要效益
在展會現場,3款以大熊貓為外包裝設計的不同口味的藏茶原葉茶飲料品牌“熾小茶”,受到消費者青睞。據了解,3款產品由雅茶集團于8月發布,產品精選雅安優質茶葉,融合了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該飲料通過先進工藝無菌萃取,最大程度保留了茶葉的香氣和營養成分,針對原葉茶萃取技術,我們已取得了兩項專利技術。該技術可提升秋茶的利用率,提升茶葉附加值。”雅茶商學院院長張亮告訴記者,“目前,這3款原葉茶飲料市場銷售狀況良好,在銷售渠道上,我們通過差異化營銷,面向餐飲等消費群體銷售,產品自上市以來一直供不應求。未來,還將針對藏茶,開發一些具有傳統藏區特色的茶飲,進一步細分消費群體。”
雅茶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雅茶藏茶廠已建成國內自動化、清潔化程度最高的生產線之一,同時,研發人員主要以90后、00后群體為主,也希望研發更多受年輕消費群體喜歡的茶產品,進一步帶動銷量的增長。”
鄧朝金表示,雅安市圍繞茶產業轉型升級,狠抓產業基礎提升、龍頭企業培育、品牌宣傳推廣、茶旅融合發展等環節,加快培育茶產業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發展路上,雅安市向“新”而行,讓新營銷方式、新技術手段、新生產方式“入局”,進一步加快雅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持續提升雅茶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就未來如何依托現有的優勢打造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動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姚靜波表示,雅安市應當充分利用環境及資源優勢,進一步擦亮雅茶文化、大熊貓文化兩大IP,打響“安逸走四川·熊貓看雅安”文旅品牌,逐步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共融的發展新格局。同時,還應豐富產品線,注重科技創新應用,緊跟市場需求,加大茶葉深加工產品及新式茶飲的研發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助力雅茶集團等本土龍頭茶企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的全球化銷售模式,拓寬市場覆蓋度提升銷售效率。加大雅茶產業推廣力度,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建立線上銷售平臺及智能化產業服務體系,提升消費體驗等。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