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把“土特產”文章做大做活做精彩
11月4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主題三門峽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三門峽市副市長楊紅忠介紹,“產業興則農村興,近年來,三門峽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依托特色資源優勢,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把‘土特產’這篇文章做大做活做精彩。”
立足“土”。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三門峽市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果、菌、藥、牧、菜等特色產業。果品方面,全市果樹種植面積240萬畝,總產量28.15億公斤,其中蘋果面積140萬畝,產量21.32億公斤,位居全省第一位。重點打造40萬畝“百里黃金蘋果產業帶”,并以此為依托抓好特色特質、龍頭引領、品牌塑造,蘋果產業已成為三門峽特色農業的第一支柱產業和亮麗的“金名片”。食用菌方面,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積極推行“果菌間作”“菌菜共生”等種植模式。食用菌總規模達到4.9億袋。中藥材方面,以建設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發制造中心為契機,大力發展連翹、黃精等道地藥材品種,中藥材總面積達到97萬畝,盧氏縣成功創建國家級中藥材產業集群。
體現“特”。以品牌為抓手,三門峽市不斷擦亮特色產業的金字招牌。加快綠色食品、名特優新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全市有效期內綠色食品104個,名特優新農產品2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4個,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總數達到138個;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總數達到47個。“靈寶蘋果”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是全省唯一入選的示范區,品牌價值突破200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縣級市首位。
形成“產”。在縱向上,三門峽市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要求,著力延鏈補鏈、擴鏈強鏈,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涉及濃縮果汁、果膠、棗茶、香菇脆片、核桃油、杜仲雄花茶等12個類別260余個品種,初步形成了“果品加工”“香菇加工”“核桃加工”“中藥材加工”等優勢產業鏈。在橫向上,不斷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多元價值,以建設“沿黃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引領,推動農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建成了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鄉村旅游特色村61個,省級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9個,省級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14個,明清古棗林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建成彩色小麥、油菜(油葵)、特色水果、古棗林、牛心柿等9個萬畝基地;圍繞函谷關、地坑院、三門峽大壩等旅游資源,開發8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形成了“五園八線路九個萬畝基地”的產業及鄉村旅游布局。
“如今,‘土特產’成為三門峽鄉村振興、富民增收的‘金招牌’,越來越多的農民因特色產業受益,收入不斷增加,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楊紅忠高興地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