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稻”路 走向共富
苕溪從天目山汩汩而下,經臨安至余杭,養育了水草豐美的永安村。金秋十月的稻田里,“開鐮節”的舞臺初露真容。
10月31日,“播報中國看余杭”融媒體活動來到這里,在田園詩畫中,外媒記者和“洋主播”達人們,揮鐮刀,摔稻谷,探索鄉村振興的新“稻”路。
記者在拍攝稻田
曾經的永安村,基礎設施落后,村民收入微薄。為打造本土特色優勢,實現經濟轉型升級,2018年永安村圍繞“稻”這一核心產業,實施“禹上稻鄉”項目,激發產業經濟的各類源泉如水流活,成功轉變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態文明、生活幸福”的美麗鄉村。
在永安村的近3萬畝稻田里,安裝著各類監測設施。農田的全環節都已經實現了“機器換人”,保證了全程的機械化、標準化。
永安村利用數字化手段,將傳統農業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村內的稻田被劃分為10畝一塊,由70多家企業以每年8萬元的價格認養。企業通過線上系統監測稻谷的生長情況,組織員工團建,并將精美包裝的大米作為福利或禮品發放。
每年春秋永安村都舉辦“插秧節”“開鐮節”主題活動,同時策劃節氣文化活動,打造農文旅融合文化體驗中心,喚醒傳統農耕社會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記憶。2020年10月的“開鐮節”,永安村吸引了約8萬游客。2023年接待了1200多批考察團。
同時,“稻香”研學活動應運而生。永安村通過設定四大研學主題“稻享、稻鄉、稻香、稻項”,分別向孩子們開放鄉村探索、智慧農業、自然教育、體育健康等戶外課堂,吸引了很多中小學生來此體驗實踐。
除此以外,品牌伴手禮“出類八萃”、品牌IP“米多多”,禹上稻鄉共富項目、禹上稻鄉微創意大賽的推出,也讓永安村農文旅產品更豐富精彩。
在鄉村運營團隊帶動下,村里每畝稻田的收入從過去單純賣糧食的2755元提升到如今的8000元。
“我在這里看到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數字技術讓這里發展得越來越好。”中阿衛視記者阿尤布貝索里說,“這里很安靜又很干凈,讓人很放松,我會推薦朋友們來這里看一看,玩一玩。”
2023年,永安村年營業額達200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由2019年的73萬元提升至550萬元,村民土地流轉收益從每畝800元提升至1700元,人均年收入由4.2萬元提升至6.3萬元。
在“稻香”里致富的村民,蓋起了一棟棟別墅。別墅周圍,金黃的稻田鋪出了一幅幅幸福的畫卷。(記者 李文學 文/姜可揚)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